
来自百度指数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当下,小米汽车曾凭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独特的营销策略,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关注,成为行业焦点。根据百度资讯指数可见近一年的资讯日均值断崖式领先,资讯指数日均值1422109远超另外三家新势力总和.
然而最新上险量数据显示,3月31日~4月6日,在“3·29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爆燃事故”后的完整首周,小米汽车销量为0.5万辆,排名下降3位至21名。这也创下了近两个月以来小米汽车最低周销量。过去两个月中,小米汽车周销量从未低于0.6万辆,最高时在3月24日~3月30日达到0.78万辆。。
流量光环下的崛起与隐忧

小米汽车自诞生之初,便自带流量光环。小米品牌在手机、智能小家电及数码产品领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其主打性价比的产品策略深入人心。当小米宣布进军汽车领域时,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在营销策略上,小米汽车更是将流量运用得淋漓尽致。发布会前,小米通过提前预热、制造热门话题等方式,不断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和探索。发布会现场,雷军邀请众多同行大佬助阵,与顶尖供应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方位展现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成功赢得了粉丝用户的认可。小米汽车APP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一,2024年9月的活跃用户高达183.1万。然而,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关注度的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期待和更严格的审视。一旦产品或服务出现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
爆燃事故:流量反噬的导火索

3月29日,安徽境内高速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小米SU7爆燃事故。车主驾驶小米SU7使用NO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行驶时,路遇道路施工道路改道,尽管司机接管了车辆,但仍避让不及,最终发生碰撞并燃爆,导致车上3人死亡。这一事故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将小米汽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故发生后,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担忧。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小米汽车安全性能的讨论铺天盖地,负面评价如潮水般涌来。许多原本对小米汽车充满期待的消费者开始持观望态度,甚至部分已经下单的消费者也产生了退订的想法。在事故后的完整首周,小米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创下了近两个月以来的最低周销量,排名也下降了3位。
流量反噬下的产品痛点
在续航方面,小米SU7标准版官方标称CLTC续航700km,但多位车主实测发现,高速场景下(时速120km/h)续航仅450km左右,达成率约64%,续航里程的不达标,让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实际使用体验产生了质疑。
车机流畅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SU7搭载的高通骁龙8295芯片曾被宣传为“最强车机芯片”,但用户反馈多任务卡顿、语音指令误识别、第三方应用适配差等问题。多任务卡顿表现为同时开启导航、音乐、座椅按摩功能时,触控响应延迟达1.2秒
语音指令误识别方面,小爱同学在嘈杂环境中错误率高达15%,部分方言识别率不足50%;
第三方应用适配差则导致B站、网易云音乐等App频繁闪退,需等待OTA升级优化。
充电适配性方面,SU7在第三方充电桩(特来电、星星充电)存在充电功率波动、协议兼容性差、充电口设计缺陷等问题。标称800V高压平台峰值功率应达480kW,但实际最高仅320kW,且30分钟后降至150kW;部分老旧国标桩无法识别电池包,需手动重启充电程序;充电枪插拔阻力过大,女性用户操作费力。这些问题给消费者的日常使用带来了不便。
小米汽车周销量创两个月以来新低,是流量反噬的一个缩影。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不能仅仅依靠流量来获取市场份额,能否顶住流量反噬通过品牌的产品力证明品牌营销能力,小米YU7即将上市,你还会选择么?

小米YU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