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片竞争激烈的红海中,曾经以低价策略崭露头角的哪吒汽车,如今却深陷融资无进展、员工讨要欠薪困难、在职员工无保障的泥沼,而无意增资的国资与股东的沉默,更让哪吒汽车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融资无进展:生死线上的艰难挣扎
哪吒汽车曾凭借低价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其缺乏核心技术护城河的劣势逐渐显现。2024年,哪吒汽车销量同比大幅下滑,年目标完成率不足一半,这一系列数据如同一记记重锤,将哪吒汽车的资金链敲得摇摇欲坠。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哪吒汽车在2025年2月,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召开股东沟通会,透露正在进行E轮融资计划,计划融资规模约40亿至45亿元人民币,领投方将出资约30亿元。然而,截至目前,这笔融资仍无实质性进展。
更令人担忧的是,国资已经不再增资,股东也无任何动作。国资的沉默,意味着哪吒汽车失去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国资的参与往往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如政府补贴、土地优惠等。而如今国资的放弃,让哪吒汽车在融资市场上更加孤立无援。股东的沉默也反映出市场对哪吒汽车前景的担忧,没有股东愿意在这个时候投入更多的资金,进一步加剧了哪吒汽车的融资困境。
员工讨要欠薪困难:无奈的维权之路

哪吒汽车的欠薪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24年11月,公司就以“降薪或N + 1赔偿离职”为由裁员近半,涉及研发、销售等多个部门。尽管员工签署调解书约定2025年2月28日前结清款项,但公司始终未履约。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发现其子公司账户几近“清零”,劳动合同主体分散至无资产公司,导致员工维权困难。

以哪吒汽车上海总部为例,近400名员工在这场欠薪风波中深受其害。徐天运(化名),原是上海研发中心智能座舱开发团队的一员,在去年的裁员潮中失去工作,且至今未收到应得的欠款。徐天运被拖欠的工资及补偿金约10万元,原定于2025年2月28日到账,但至今未兑现。类似的情况并非孤例,智能驾驶测试部门前员工杨晨(化名)称,其团队400人中仅剩少数留用,多数人半薪拖欠已超半年。部分员工申请强制执行后发现,合同签约主体“哪吒合智”的两个银行账户余额分别仅有439元、283元,且公司名下无固定资产可供执行。
员工们为了讨要欠薪,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组成多个满员微信群,分享法律咨询与讨薪进展,但只有极少数人通过仲裁获得部分工资,经济补偿金仍无下文。在求职时,由于哪吒汽车的情况在上海汽车研发圈子里广为人知,不少雇主在招聘时都对他们持谨慎态度,导致他们的薪资水平受到压制,这使得能否从哪吒汽车拿到欠款对于他们来说更加关键。
在职员工无保障:动荡中的生存危机
哪吒汽车在职员工的处境同样艰难。2024年10月起公司全员发放50%薪水,已签署离职协议的员工仅能领取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2690元。这种大幅度的降薪让员工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许多员工面临着房贷、车贷等生活压力,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除了薪资问题,在职员工还面临着工作不稳定的风险。南宁工厂停产已达半月,宜春工厂也面临停产风险,尽管哪吒对外声称是“工厂升级改造”,但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国资撤退与股东沉默的深层影响
国资的放弃增资和股东的沉默,对哪吒汽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资金层面来看,国资的撤退意味着哪吒汽车失去了重要的资金来源,而股东的不作为使得公司难以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这将进一步加剧哪吒汽车的资金链紧张局面
从市场信心层面来看,国资和股东的态度反映了市场对哪吒汽车的信心不足。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者和消费者都非常关注企业的实力和前景。国资的撤退和股东的沉默会让市场对哪吒汽车的发展前景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供应商的合作意愿。
哪吒汽车的未来何去何从
哪吒汽车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部环境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迭代迅速,但更多的是内部管理混乱,公司内部“裙带关系”严重、营销系统管理混乱等问题层出不穷。
被遗忘的哪吒汽车,正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融资无进展、员工讨要欠薪困难、在职员工无保障,以及国资的放弃增资和股东的沉默,这些问题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哪吒汽车喘不过气来,如果哪吒汽车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那么它的命运或许早已注定。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