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此前丰田铂智3X和本田S7的表现,市场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合资品牌必须在溢价和销量之间二选一。而同为日系的日产,也准备了自家的翻身之作——日产N7(图片)。相比于丰田和本田,这次它反而是技术上最具惊喜的那位选手:800V平台,Momenta智驾……哪怕你还是坚持认为它是eπ007等东风系自主车型改的,这种“改动”也已经非常大了。那么对于二选一这个题目,它会如何做出抉择呢?

对于日产N7这款车,它给人的感觉就是让人眼前小小一亮,但又不由地眉头紧锁。7分钟补能400公里的800V平台、城市和高速NOA都有的Momenta智驾,细节方面还有8295P芯片……就如日产回怼上汽大众那样,N7在智能化这一块领先于VW产品线12-18个月;也足以还击“日系车全面落伍”的论调(虽然它似乎是唯一有资格反击的车型)。

可如今的市场,不是产品力领先于VW、不再全面落伍就能稳操胜券了。尤其在比亚迪刚刚发布1000V平台、大多数国产组团普及高阶智驾的节骨眼上,日产N7的真实处境就是能够让人正视,也区别于过去那些压根不具备潜力值的合资新能源,它有了“上桌子”的机会;但归根结底还得是像铂智3X那样价格务实、放弃幻想,才有翻盘的可能性。

尤其,相比于丰田和本田,日产如今已经没有了丝毫品牌溢价的资格。从之前打算和本田重组,到CEO内田诚下课”,日产在国人眼中的印象,只剩最后一搏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日产N7如果还像学本田S7那样对标特斯拉、定价不切实际,那不如趁早别浪费大家的时间精力了;如果是普通的市场行情价,面对其他800V必然会降价、高阶智驾也必然会打价格战的新趋势,以日产的品牌势能和N7不丑不帅的颜值,这也是一种豪赌;唯独得是跟国产卷王看齐,它才能称之为翻身之作。

那么日产N7,到底定什么价格才算合适呢?根据它4930mm的车身尺寸,以及200千瓦的电机参数来看,国产同级别最火爆的车型就是比亚迪汉、小鹏P7+和小米SU7了。可根据目前的行情,这个市场的虹吸效应极为明显,这三款顶流之外,其余却全线遇冷,而要论产品力,智界S7、星纪元ES、智己L6等等,实力无一不比日产N7更具看点,可结局却是终端价低于20万也很难逆袭。因此这个价格,成为了日产N7的上限。

那么在20万内,什么样的价格又是比较合适的“落脚点”呢?参考星纪元ES增程版的案例来看,当它的起步价来到15万区间之后,破万的订单的确比20万+的纯电版要好太多。只不过,目前日产N7只有纯电,无法通过混动版本来“救场”,那么参考纯电和增程的普遍差价,17万左右就是一个较为务实,但仍不够惊喜的价格。

毕竟,相比于已经有一定知名度星纪元ES,日产N7属于生面孔;比起销量整体上扬的奇瑞系,日产的前景更让人捉摸不透;更关键的是,哪怕N7全系标配800V和快充,面对可油可电、价格还更便宜(如果它定17万的话)星纪元ES,它在便利性上也仍旧处于弱势。
结合这几个点,在最新的市场行情下,日产N7恐怕得把价格定到15万级(也就是用同样的价格买纯电),才能勉强算得上是惊喜了。因为它的产品力(按照目前的信息来评估),的确得是这个价格才有创造销量奇迹的可能性;再者,新能源市场也是一个讲势能、讲态度的地方。

对于势能,就如前面所说,最初价格像本田S7一样离谱的ARIYA,让它在新能源这个板块没有丝毫存在感,丰田、大众好歹还有骨折价的BZ和ID.系列,日产这几年的新能源却压根没什么动静;尤其在日产的燃油车大面积崩盘,只剩轩逸这一个支柱之后,都不需要寻找本田合作、CEO面临“下课危机”这样的海外新闻,国内消费者都感受到了日产的不如意。对于态度这个话题,内卷局势之下,国人只把那些第一个下沉新技术、价格卷王称为强者和破局者,合资也必须按照这样的标准,才能真正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

总的来说,相比于其他合资新能源,日产N7的确是目前最具竞争力和突破性的产品。只不过,它的突破性,还没有达到首发独门技术、带头普及高端技术的地步,放在全体新能源这个大框架中,更先进的比亚迪1000V平台、已经成为明星的小米、小鹏,还有开启了新一轮价格战的星纪元等选手,都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那么在产品力基本定型,只差一个价格的局势下,你觉得多少万的日产N7,才会让你放弃国产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