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以旧换新补贴加码”“地方消费券”等政策的刺激下,延续高增长态势,叠加车企降价潮,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突破五成,攀升至54.1% ,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下面让我们一同剖析已公布交付数据的前15强车企的市场表现。

1. 比亚迪:3月销量37.74万辆,占据当月新能源市场近30%份额,稳居榜首。“王朝+海洋”双网布局覆盖全价格带,荣耀版车型通过“一口价”策略加速库存出清;海外市场贡献突出,3月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超50%。不过,其增速低于行业平均,面对新势力智能化冲击,如何破局是关键。
2. 吉利汽车:新能源3月销量11.97万辆,同比增长167.2%,占集团总销量52%。吉利银河系列贡献过半销量,L6、E8等车型依托CMA架构和雷神电混系统,在15 - 20万元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但极氪增速放缓,仅15400辆,面临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冲击,需借新款001提升产品力。
3. 长安汽车:新能源3月销量环比暴增101.8%,堪称最大黑马。启源系列凭借“油电同价”策略,以A05、Q05等车型抢占10 - 15万元市场,成为增长主力。但智能化标签较弱,若不在智驾领域快速提升,恐难维持高位。
4. 上汽新能源:3月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48.22%,本年累计销量27.3万辆,同比增长29.89%。宏光MINIEV 3月销量8.9万辆,同比增长29.81%;智己汽车产量2067辆、销量3100辆,同比分别增长50.33%和3.33%,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得益于持续投入和产品竞争力提升。


5. 奇瑞新能源:以6.22万辆新能源销量吹响反攻号角,同比增速超120%。低价策略奏效,瑞虎7新能源版起售价下探至10万元区间,叠加3月出口8.64万辆的优势,成为二线自主品牌转型标杆。但高端化进程缓慢,依赖性价比路线或面临利润压力。
6. 零跑汽车:首次登顶新势力销冠,交付量3.71万辆,同比增长154.7%。“激光雷达智驾平权”是其杀手锏,B10预售48小时订单破3万,70%用户选择12万级激光雷达版本。“纯电+增程”双线布局覆盖主流价格带,但品牌溢价能力不足,需警惕“以价换量”对盈利的影响。
7. 理想汽车:依靠L系列焕新智驾版稳守高端市场,3月销售3.67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6.5%,但增速明显放缓。产品迭代周期长,问界M9、蔚来ET9等竞品分流客户,理想需在800V超充和城市NOA上加速突破。
8. 广汽埃安:3月销量3.4万辆,环比增长63.4%,终结连续下滑颓势。AION Y Younger版9.98万元起售,精准狙击网约车市场,但私人用户占比不足30%,昊铂系列冲击高端未达预期,品牌调性固化,平衡B端与C端市场是重返一线的关键。

9. 小鹏汽车:3月销量3.32万辆,同比增长267.9%,连续5个月销量破3万。MONA M03单月交付1.5万辆创纯电新纪录,2025款G6/G9全系标配5C超充,技术普惠策略见效。但“技术流”标签与性价比路线存在矛盾,需平衡研发投入与价格战压力,且过度依赖单一爆款,品牌溢价能力弱。
10. 小米汽车:SU7 Ultra上市3天锁单破1.9万,交付量直逼3万。雷军将全年目标上调至35万辆,但供应链管理和售后体系存挑战,15万订单积压致提车周期长达4个月,亦庄工厂超负荷运转,自建工厂周期漫长,代工模式或成掣肘 。

11. 长城新能源:3月销量25174辆,坦克Hi4 - T、欧拉闪电猫2代等车型带动销量环比增长66.5%,但同比增速仅15%。混动技术路线摇摆(Hi4 vs DHT)导致用户认知混乱,亟需明确技术标签,多品牌战略也未能形成合力。
12. 深蓝汽车:3月销售24371辆新车,同比增长86.8%。凭借SL03改款和S7 Pro版拉动增长,主打“年轻化科技+15万级纯电”,S7增程版、C318纯电车型形成互补,30%的环比增速显示渠道复苏。但产品矩阵单一,仅3款车型,面临零跑C10、比亚迪宋PLUS的围剿,且长安系资源倾斜有限,智驾领域若无法差异化,恐被挤压。
13. 蔚来汽车:(含乐道)3月共交付15039辆,同比增长26.7%。蔚来主品牌交付1.02万辆,乐道品牌首月4820辆未达预期,总裁艾铁成因销量问题离职,ET9交付与萤火虫品牌上市是能否挽回颓势的关键。

14. 阿维塔:12搭载华为ADS 3.0,智驾功能付费率超40%,第四款车型预售26小时订单破2万,验证了“含华量”的溢价能力。但过度依赖华为可能导致品牌空心化,需尽快建立独立技术护城河。
15. 岚图汽车:FREE改款后性价比提升,梦想家MPV在30万元级市场站稳脚跟,渠道扩张(新增10家门店)助力销量增长,3月销量达10012辆。但品牌声量较弱,需借势华为智选模式突破认知瓶颈。
从整体市场来看,10万元级市场成为竞争主战场,比亚迪“荣耀版”车型、小米SU7、零跑B10等以高性价比抢占份额,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又将如何演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