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逆势崛起,自主品牌成最大赢家
2025年1月,中国车市在春节假期的影响下整体走弱,但燃油车市场却逆势上扬,尤其是自主品牌表现亮眼。数据显示,燃油车销量前十榜单中,吉利、长安、奇瑞等自主品牌车型占据主导地位,合资品牌仅大众、日产等少数车型入围。其中,吉利星越L以29,434辆的销量登顶冠军,成为近三年来首款单月销量逼近3万辆的燃油车。
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燃油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更标志着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产品力及市场策略上的全面突破。吉利汽车凭借星越L、星瑞等多款热销车型,1月整体销量达到24万辆,超越比亚迪成为国内车企零售销量冠军。
---
销量前十榜单解析:自主车型占七席,德系“老将”苦撑
根据汽车之家发布的1月燃油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车型依次为:
1. 吉利星越L(29,434辆)
2. 大众速腾(25,745辆)
4. 日产轩逸(23,959辆)
5. 大众朗逸(23,863辆)
6. 长安CS75 PLUS(23,493辆)
7. 吉利星瑞(23,294辆)
8. 博越L(21,839辆)
9. 奇瑞瑞虎8(19,949辆)
10. 奥迪A6L(19,710辆)。
榜单亮点分析:
自主品牌全面突围:前十名中自主车型占7席,吉利独占3款(星越L、星瑞、博越L),长安、奇瑞各占1款。星越L凭借越级配置和13.72万-18.52万的亲民售价,成为家庭用户和年轻消费者的首选。
德系车“两极分化”:速腾、帕萨特等车型依靠终端大幅优惠(如速腾低配仅8万起)和智能化升级(帕萨特搭载大疆智驾系统),勉强保住市场份额;但朗逸、迈腾等车型销量同比下滑超20%,面临新能源车型的强力冲击。
豪华车仅奥迪A6L上榜:奥迪A6L以近2万辆的销量位列第十,终端优惠超12万元的政策成为关键助力,而奔驰、宝马等竞品则跌出前十。
---
自主品牌为何能逆袭?
1. 技术研发与性价比双突破
以吉利星越L为例,其搭载的2.0T发动机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直接对标30万级合资SUV,但售价仅为合资车型的一半。星瑞则以“B级车配置、A级车价格”的策略,抢占紧凑型轿车市场。
2. 精准定位下沉市场
春节前后,三四线城市购车需求激增,自主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密集的销售网络快速渗透。长安CS75 PLUS、奇瑞瑞虎8等车型在下沉市场的销量占比超60%。
3. 出口市场助力增长
2024年中国燃油车出口量达440万辆,同比增长26%,自主品牌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已形成口碑效应,反哺国内品牌形象。
---
合资与豪华品牌:新能源冲击下的生存危机
日系车份额持续萎缩:轩逸、卡罗拉等车型销量同比下滑超20%,主要受比亚迪秦PLUS DM-i等插混车型冲击。日系车在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上的迟缓,使其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豪华品牌仅靠降价续命:奥迪A6L、红旗H5等车型通过大幅优惠维持销量,但长期依赖价格战恐损伤品牌溢价能力。
---

燃油车VS新能源:共生还是替代?
尽管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超40%,但燃油车仍占据半壁江山。尤其在长途出行、商用车、出口市场等领域,燃油车的补能便利性和技术成熟度仍具优势。
未来趋势预测:
1. 燃油车智能化升级:如帕萨特搭载大疆智驾系统,星越L配备L2+级自动驾驶,燃油车正通过科技配置与新能源车“错位竞争”。
2. 混动技术成突破口:红旗H5混动版销量占比达35%,奇瑞、吉利等品牌加速布局混动车型,以平衡排放与用户需求。
3. 出口市场持续发力:2025年燃油车出口预计突破500万辆,成为自主品牌全球化的重要支撑。
---
结语:燃油车的“第二春”来了?
2025年开年,燃油车用销量证明了其不可替代性。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品牌的挣扎、新能源车的冲击,共同勾勒出中国车市的多元图景。未来,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将长期共存,而谁能率先实现技术融合与用户需求精准匹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互动话题:
你认为燃油车还能火多久?你会选择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数据来源:腾讯新闻、搜狐汽车、汽车之家、乘联会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