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新势力大趋势下,什么人适合选林肯这样的豪华品牌混动车?

    康贱猫头像康贱猫头像
    康贱猫2024-03-27

    谢邀,今年春节湖北的大雪给返乡之路带来了一波重击,随着高速瘫痪,气温骤降,大家甚至在知乎上开始提问一台油车和一台电车,满油满电情况下谁续航更久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下,得到的共识是混动,可油可电,能源利用效率更高,也不必受续航焦虑的困扰。

    那究竟谁会买?不用在文末找结论,可以直接看视频

    加载中…

    问题中其实有两个重点,豪华和混动。以我工程师的解题思路,只要找到豪华和电混用户群体的交集,那么这部分用户就是目标客户了

    我们首先来看豪华,我自己作为一个豪华品牌车主,哪怕是同一个集团的产品,甚至很多零件存在共用的情况下,我依旧会毅然决然选择豪华品牌,因为干研发的都知道,一台车的性能定义在车型定义之初就决定了的,诸如NVH,动力总成标定,气味性等等,这种整车层面的性能提升,是配置表上看不见的,唯有坐进车里,才能体会其中的天壤之别。说得极端一点,你究竟是把车作为交通工具,还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申,决定了是否要选择豪华品牌,并为之付出相应的溢价。

    接下来我们看混动,谁会选择混动车型呢?以我自己的购车经历以及周围朋友的购车需求而言,主要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想要买纯电,但是无奈充电条件不满足,只能选择曲线救国,用加油作为一种充电的途径。第二类是有较强的长途需求或严重的里程焦虑,因此更倾向于技术相对成熟稳定的混动,兼顾了油车的电车的优势和特长。

    总结以上两个用户群体的共同部分,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会选择豪华品牌混动车型的用户是对于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且不希望生活节奏被打乱的群体,他们对出行的时间成本的权重大于对经济成本,出行成本能省则省但前提是不能耽误随时用车。

    纯电车型追求的超长续航在混动面前可谓易如反掌

    近两年纯电车型都在追求1000公里“超长”续航,之前我在回答里就提过,纯电追求续航就像内燃机追求马力一样困难,能耗管理不论多优秀,行驶阻力始终摆在那里,唯有通过堆电池容量可解。

    100度电池,重量500kg+,实际续航约500公里

    大电池带来的一大弊端就是整车重量的提升。以当前的能量密度,一块100度的电池重量都在500kg以上,相当于整车重量动辄两吨多。而在内燃机这边,油箱加大一倍,续航随之翻番,重量差距仅仅几十公斤而已。

    普通越野车常见的副油箱改装,重量增加60kg左右,续航增加800公里,且不占用车内空间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能提升续航,那就是降低油耗。

    如今的内燃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面对物理学定律,热效率的极限就摆在那里,不可能突破,内燃机的特性也同时决定了它只有在某一个范围里的效率是较高的,混动系统的出现,则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汽车燃油消耗分布图

    以上图为例,发动机只有在特定转速区域以及特定负载情况下才有最佳效率。图中越红的区域就说明效率越高,绿色和蓝色则效率不佳。打个比方,在2000转,80%油门的时候是最省油的,但是实际驾驶过程中大家应该都知道油门只要碰一点点就足够了,深踩到80%一定是超速的,但是减小油门吧,效率也随之降低了,几乎不可能让发动机长时间跑到高效区间。混动省油的原理就是虽然你踩了20%的油门,但是发动机还是按80%的油门工作,多出来的这部分动力就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然后发动机彻底熄火,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如此一来,发动机只要工作就一定处于高效区域,所有的低效工况都会用电机驱动,综合效率相较于纯汽油就能提升一大步。

    林肯冒险家就是这样的一款车型,电混版本的工信部综合油耗5.35,市郊工况更是低至4.47,配合67L大油箱,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252公里,相较于燃油版本而言,油耗降低了接近一倍。一箱油可以从上海开到北京。如果有急事,用2分钟加满一箱油,又能马上出发从北京开回上海,在高速服务区不用被迫等待充电而选择吃饭或者喝咖啡,真正做到想走就走,车一直在那里准备就绪着,这份从容,也是豪华品牌用户所看中的。

    来自林肯的黑科技,超低油耗背后的秘密

    混动其实也分为轻混,电混,插混和增程。这四种混动模式对于电驱的占比依次升高,内燃机的占比也随之降低,换言之,随着对电需求的提升,对于充电桩的依赖也逐渐升高。插混和增程都能拥有接近纯电的用车体验,用车过程中增程器几乎可以不工作,但有个前提,那就是电池有电,馈电状态下由于增程器功率的限制,整车的性能表现往往大打折扣。

    想要实现从容不迫的用车体验,目标是整套系统始终如一的性能表现。轻混系统的储能和电机输出功率太小,对于能耗的提升主要在于启停阶段的油耗,对于稳态工作的发动机而言帮助并不大。插混和增程的发动机功率太小,因此在低电量情况下容易出现供不应求导致总体功率下降的情况。唯有电混系统可做到不惧其他条件变化,始终如一的驾驶感受。在混动系统中,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两个目标:1.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间,2.尽可能降低传动损耗,同等输出条件下,发动机发电再用电机驱动的效率一定是低于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的。

    想要实现发动机转速恒定,就要做到与转速解耦。想要降低传动损耗,就要做到在发动机在解耦的状态下按需求输出动力到车轮。

    现阶段有两种主流的混动控制方法,行星齿轮以及离合器片,两种方案各有特点,前者在低速区间的效率更高,后者则相反,更适合高速区间。

    林肯给出的技术线路是使用行星齿轮和发电机实现发动机转速和车速的解耦,同时利用斜齿轮组保留发动机直驱车轮的能力。一颗额外的驱动电机直接与中间轴相连,传动效率更优。

    从结构上来看,发动机和电机都能分别实现对于车轮的直接驱动,但也能实现各自的分离。所以可以看作是综合了行星齿轮和离合器片结构各自的优势。

    通常而言,市区行驶时,冒险家的混动系统会优先以纯电状态行驶,随着车速增高或者需要大动力输出时,发动机智能介入,充分发挥内燃机和电机各自的优势。这也是如今主流的混动系统通常的做法。

    真正能拉开差距的还是传动效能,这套系统使用了行星齿轮,有点类似THS,但是由于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分离,可以实现高速状态下的直驱,因此可以看作是结合了行星齿轮式混动和摩擦片式混动系统各自的优点。效率表现自然可圈可点,最终在冒险家这种尺寸的SUV上交出5个油左右的答卷,足以证明其实力。

    回到问题本身,究竟什么人适合林肯这样的豪华品牌混动车呢?

    A:我需要一台不用操心的车

    双电机加持下,冒险家有多种驱动和补能模式,但是并不需要驾驶员进行过多干预,尽管踩油门,全权交由林肯即可。在中控屏上也能看到系统实时的工作状态,需要好评的一点是,该界面还会详细说明发动机启动的原因。结合林肯多年对于造车的理解,设计阶段就考虑了诸如极低温条件下电池充放电能力降低后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等,确保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放心驾驶。

    B:我不能接受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

    林肯的大功率发动机是出行的动力保障。不会因为电量高低而出现动力输出的波动,随时随地满血满状态。高速行车时想要超车只需一脚油门,发动机和电机永远会给到满意的答案。

    C:我的旅程只有诗和远方,没有苟且

    纯电的焦虑来自于看着续航逐步减小,但充电桩的状态并不明朗。当续航缩水的速度大于实际行驶的里程时,能不能到达目的地也变成了未知,这一点在冬天极为明显。所能做的就只有关闭空调用温度来换取风度。冒险家没有里程担忧,即便在冬季,暖风来自发动机废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续航所见即所得。

    D:我想要安静如电车的驾乘体验

    电动机的高效和静谧性是不可辩驳的优势,在低速行驶时,使用纯电行驶可提升驾乘质感,这也是当下行政级轿车或MPV选择混动的主要原因。随着车速增高,风噪和胎噪也随之变大,此时再让发动机顺滑介入,只要整车的NVH做得足够好,驾乘人员甚至察觉不到发动机的存在。

    E:我想要大马力的从容不迫

    不管是起步还是加速超车,动力随叫随到,冒险家拥有153kW综合功率,其中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42kW,比肩主流2.0T发动机,辅以96kW电机,只要踩下,即有如同纯电般的加速感受。相较于增程和插混车型,冒险家的发动机的综合功率用来驱动车辆的同时进行补能也绰绰有余,不会有馈电的担忧。

    最后总结一下,如今纯电的发展确实十分迅猛,使用体验也逐步趋于完善,但是充电的不确定性在短期内依旧会是个难题,随之而来的里程焦虑也像是关不掉的闹钟一般,从坐上车的那一刻就在耳边提醒着司机要考虑充电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一台全天候随时待命的车,混动无疑是更优解,既能保留燃油车的补能优势及续航保障,还能享受纯电动的能耗以及性能。但是混动系统之间也会存在迥然不同的特性,如果是以油为主的混动系统,则更偏向燃油车的传统优势项目,续航里程和动力的持续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豪华品牌在品牌力,设计语言,造车沉淀方面的优势,最终呈现出诸如冒险家这样的车型。

    这类车型的目标用户是那些对时间和出行体验更敏感,对生活品质有所追求,同时对于品牌沉淀和技术积累相对认可,对新鲜事物持观望态度的稳健型购车者。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