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汽车出口夺冠,警惕中国制造大溃败,日本欧洲等着看笑话?

    金梅煮酒珠江评论头像金梅煮酒珠江评论头像
    金梅煮酒珠江评论2023-08-14

    中国汽车出口夺冠,最重要靠的是什么?

    谁都没想到,2023年中国汽车异军突起,夺得全球汽车出口桂冠。有人说这个成绩不够稳固,甚至可能是昙花一现,等西方缓过劲来,我们就危险了。

    最重要的致胜因素愈发重要,也是我们以往很容易踩的坑,日本和欧洲都看着我们的表演。

    我们曾经丢失的优势产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今天我们对中国汽车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依据有道理的。我们曾经有些优势产业,在海外市场盛极一时却极速走衰,都是因为一个共同原因,非常值得中国汽车警惕。

    在摩托车出口领域,中国制造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惨痛历史。

    东南亚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市场。1990年代日本品牌占据了95%的份额,中国不到1%。1999年中国摩托车进军东南亚,靠性价比优势,几年时间迅速超越日本,市场份额一度达到90%。但之后不到三年,日系品牌市场份额再次突破95%,而中国降到不到1%。

    这是因为中国厂商鱼龙混杂,产品和服务参差不齐。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抢占市场,中国品牌打起了价格战,直到互相攻击,导致口碑一步步降低,被当地人直接拉进了黑名单。

    中国家电品牌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教训。

    中国制造的惨痛教训

    1990年代,中国家电作为第一批出海的中国制造产品,曾经在东南亚和南美迅速击败当时全球家电之王日本。在泰国高速公路旁边,海尔、TCL、海信等家电品牌的巨大广告牌曾经随处可见。

    但是好景不长,中国家电品牌又上演了“窝里斗”的好戏。这回不仅仅是打价格战,由于互相知根知底,互相攻击起来那叫一个狠,日本对手很容易就知道了中国品牌的弱点,消费者被厂商宣传所蒙蔽,渐渐不再看好中国品牌。如今,中国家电在东南亚和南美市场都再次落在日本的后面。

    恐怕因为这种历史,让日本人和欧洲人面对中国汽车的强大攻势,也不再恐慌,他们看着中国厂商的表演。

    这一次,中国汽车能够改变命运吗?

    中国汽车出海,可怕的苗头又出现了

    2023年,就在中国汽车出口夺得全球桂冠之时,可怕的苗头再次出现了。

    所有人都知道,中国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迅速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再加上中国制造能力和综合成本优势,才有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依托庞大的中国市场,以及多年积累形成的优势,中国汽车的底子要厚实得多,所以我们并不担心汽车会像摩托车和家电那样突然滑坡。

    但是,目前行业进入了产业链调整、生态圈重构的窗口期,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已经开始,这个时候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中国品牌不团结。

    更怕的是,有些人打着团结和公平竞争的旗号,对同行无端指责甚至中伤。

    中国汽车的隐忧开始出现

    我们看到,先是在国内出现了所谓技术缺陷的举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后,竟然有人无端指责同行“暗地里捅刀子,订立攻守同盟串通价格;追求短期利益,拼命压榨供应商;通过价格战来破坏竞争环境。”,以及对消费者采取“我敬你是国货,你当我是韭菜”等等。

    更有甚者,有人凭空捏造说“中国汽车业充斥着水军猖獗、鱼龙混杂的竞争乱象。”

    这些说法且不说没有依据,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讲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汽车企业负责人说,中国汽车企业应相互尊重,在阳光下透明竞争,在法律框架内公平竞赛。中国品牌要想崛起,还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文明竞争,真正的竞争是工程师之间的对决、技术的对决,而不是在这之外的东西。

    这明显话里有话,含沙射影。这是典型的不在市场公平赢得竞争,却在语言上找便宜,是以企业领导人的气度不该说的话。请问谁不尊重你们了?谁不比拼技术了?可以明说吗?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问中国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世界足够大,中美足以共同繁荣”,虽然她这话未必真诚,我们类比也未必恰当,但我们仍想借用这句话说:“世界足够大,中国车企足以共同繁荣”。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汽车靠的是群体崛起,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万次阅读
    6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6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