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发布
在3月3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谈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时数次哽咽,直言参观比亚迪工厂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一代人的骄傲”。 他指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积累的必然成果,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前20年以“最便宜”立足全球,后20年以“物美价廉”赢得市场,未来20年将凭借“又便宜、又好、又科技”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作为典型案例,比亚迪的蜕变印证了这一趋势。从早期代工生产到自主研发刀片电池、云辇系统、易四方平台及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等突破性技术,比亚迪以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其销量达427万辆,跻身全球汽车品牌前五,电动车在欧洲售价虽为国内两倍,仍凭借技术优势击败传统巨头,标志着中国制造从“成本竞争”转向“技术溢价”。 朱民特别强调,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工程师精神。中国拥有数千万工程师群体,他们在实验室中反复尝试、在产线上追求毫米级精度,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比亚迪的研发投入便是例证——2024年研发经费达542亿元,累计超1800亿元,研发人员规模居全球车企之首。这种以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为中国制造业构筑起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