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的“挖孔机盖”事件闹得满城风雨,一时间冲上热搜搞得人尽皆知。所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米和雷军的前后宣传不一致,为何被网友怒喷“耍猴”?小米的这个机盖究竟有没有实际作用?这应该是你在全网能找到的,最详细的解析文章了。

小米的挖孔机盖究竟有没有用?
先说结论:有用,但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作用。

小米SU7 Ultra(图片|配置|询价)挖孔版的车头侧剖面图在这里,从这个图出发,详细的跟大家分析一下挖孔机盖如何发挥作用。
先让我们站在车头,用热成像仪观察一台刚刚开过来的SU7 Ultra挖孔版。

可以看到,车头盖挖孔的部分是有热量的,温度甚至是车头可见区域最高的。想要解决这部分热量,要么就像空调一样从下面吹冷气,把热量带出来;要么就像油烟机一样,把热量吸出来。那么小米选择的是哪种方式呢?
让我们走到车头侧面蹲下来。

红圈部分是挖孔机盖的风道部分,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风道上宽下窄,车辆在行驶时产生流速差,会产生抽风的效果,抽取热量进而排出。

所以说这个挖孔的作用,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既然有用,为何网友会生气?
既然这个部件是有作用的,为何会遭到全网那么多人的吐槽?
想让我们看看常见的车头挖孔是如何工作的。

这是法拉利488 Pista的车头,从这个角度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挖孔设计。

当我们往前走两步,就发现车头的孔是可以直接看到地面的,它是贯穿的。
而气流通过车头的流向,是这样的。

空气从底部流入,从车头上方流出,让车头底部的流速变快,产生负压,增加前轴的抓地力。
让我们换一台小米比较喜欢对比的保时捷,这是保时捷911的顶级型号:911 GT3 RS。这是车头的挖孔,看上去比较明显。

气流通过车头的流向,是这样的。

保时捷有类似小米的车头侧面剖面图,让我们走到车头侧面蹲下来,仔细研究一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蓝色的低温气流从车头流入,进入热交换器带走热量后变成红色的高温气体,从车头盖的挖孔上排出。
让我们看看小米前期如何宣传这个挖孔机盖的。


这是最早的关于SU7 Ultra原型车内部结构的实拍图,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有类似上下贯穿风道的设计,雷军本人也在微博回应了这件事。
之后,粉丝在某短视频平台下留言:量产Ultra的挖孔版和原型车风道一样吗?这是小米汽车官方的回应。

官方公众号有很多回答,这些回答是关于网友对于新车的疑问的,其中有一段这样写到。

而且原型车图片中也显示出,这个挖孔的效果跟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挖孔机盖效果一样,都是从地面吸气,从机盖上的孔中排出。

看到现在,如果你是小米SU7 Ultra挖孔版的车主,你会怎么想?你是不是会跟大多数的网友一样,默认了这个挖孔机盖的效果是跟法拉利、保时捷同款的设计?
对吧?是吧?你一定是这么想的吧?

但现实情况却是这样的:小米的挖孔机盖并不能实现底部吸风上部通风的效果。如图所示的两个部分,蓝色和红色区域是互相独立且封闭的,并没有贯通。
看到这里,你作为车主&网友就不乐意了:

哎?你不是说跟原型车一样的?
我们是复刻原型车的前舱盖。
那贯穿风道在哪里?不是有两个?
是的,上图蓝色区域那个就是,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只不过你觉得是导向上面的机盖,我们是导向后面的轮拱。
不是哥们,你原型车的车头内部设计怎么跟我们量产版的完全不一样?

原型车

量产版
我们只是说量产版的挖孔机盖版本改了内部设计,我们又没说设计的跟原型车一样。那取消前备箱,拆了那么多东西,算不算重新设计?

你这过分了吧!你不是说完全一样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这完全不一样好吧!你给我个说法!你不给我说法,我就发视频!我就去网络上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

嘿嘿!
所以文章看到现在,你知道了演示效果和实际效果,再看看购物平台上5400元的挖孔机盖和原厂售价42000的挖孔机盖,你还会坚定地选择原厂吗?

让我们再做个大胆的想象,如果前期宣发就明确了原厂挖孔机盖的作用和效果,明确的表示了跟法拉利、保时捷、SU7 Ultra原型车的设计不同,还会有那么多消费者选择挖孔机盖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