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汽车电池能 “自动回血”?这项黑科技要颠覆补能模式!

    爱car才会赢头像爱car才会赢头像
    爱car才会赢04-28


    还在为电动汽车充电发愁?排队等充电桩、长途出行续航焦虑…… 汽车科技界的 “救星”—— 自充电电池,正悄然崛起,有望彻底改写游戏规则!

    传统电动汽车电池依赖外接电源充电,耗时费力。自充电电池却另辟蹊径,巧妙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能量。其内部集成了压电材料与特殊的能量转换机制。当车辆行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车身的震动,都会让压电材料产生微小电流。这些电流经高效整流器收集、转换,存储到电池中,实现 “边跑边充电”。实验室模拟显示,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车辆每行驶 1 小时,自充电电池能额外补充 5%-8% 的电量,日积月累,续航里程显著提升。

    不仅如此,部分自充电电池还具备 “太阳能加持” 功能。车身表面铺设的柔性太阳能板,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停车或低速行驶时为电池充电。夏日阳光充足时,车辆停放一整天,太阳能充电可满足次日 20-30 公里的通勤需求,真正做到 “晒太阳就能跑”。

    自充电电池的优势远不止增加续航。减少对外接充电桩的依赖,意味着车主无需在高峰时段争抢充电资源,出行更自由;对于车企而言,车辆能耗降低,运营成本随之下降,还能减少对充电桩基础设施的依赖,降低前期投资。而且,自充电过程减少了电网负荷,有助于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绿色出行。

    然而,自充电电池的普及之路困难重重。目前其能量转换效率仅为 15%-20%,与传统充电方式相比,补充电量速度较慢;压电材料与太阳能板的成本高昂,导致整车价格提升 10%-15%,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此外,极端天气如暴雨、暴雪,会影响太阳能充电效果,低温环境下压电材料性能也会大打折扣。

    但科研团队正全力攻关。新型纳米压电材料的研发,有望将能量转换效率提升至 30%;低成本、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薄膜也在加速量产。未来,自充电电池或许会成为电动汽车的标配,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能量 “自给自足” 的旅程,真正开启绿色出行新时代!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