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的华为乾崑ADS 4发布会,让行业媒体明显感受到画风突变:没有了余承东标志性的遥遥领先,取而代之的是反复强调L3级自动驾驶需驾驶员保持警觉;没有了极限场景的炫技视频,而是公开承认暴雨天气识别率比人类驾驶员低8%。这场被央视全程直播的发布会,与其说是技术秀,不如说是监管层借华为之口,给整个智驾行业敲响的安全警钟。

一、发布会的三重转向:从神话制造到责任交底
华为的低调,藏着监管层的深层意图。以往发布会必提的端到端全场景智驾100%无接管等营销话术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L3级需满足6大使用条件脱手超8秒自动降级等具体规范。PPT配色从科技蓝变为安全黄,演示高速L3功能时特意标注本演示在封闭道路完成,实际需人工监控,这种自我限流的做法,被业内解读为监管层提前介入了发布会脚本。

更关键的是责任边界的清晰化。发布会首次公开智驾事故责任矩阵:系统在合规场景内失效,华为承担70%技术责任;用户在禁用场景(如暴雨未接管)使用,需承担主要责任。这种权责说明书式的发布,直接针对2024年多起车企甩锅用户的争议——某新势力曾在事故后仅提供2秒预警数据,却宣称用户未及时接管,如今华为用制度设计堵住了责任盲区。

11家合作车企老总罕见同台签署《智驾安全承诺书》,承诺不宣传虚假技术指标、公开硬件参数。这在华为发布会历史上尚属首次,被戏称车企版集体上课,标志着行业从单兵突进转向合规共建。
二、央视站台背后:智驾行业的拨乱反正时刻
这场发布会的反常,源于2025年初的行业信任危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智驾相关投诉量激增180%,宣传欺诈占比达65%。

央视镜头对准发布会,实质是对行业的精准敲打。主持人在台上直言:智能驾驶的本质是安全辅助,而非营销噱头。当车企把端到端变成躲猫猫,把脱手驾驶变成脱手宣传,最终伤害的是整个产业的未来。这种表态与其说是华为的自我约束,不如说是监管层借头部企业树立合规标杆。
三、车企的冰火两重天:真安全与假智能的分水岭
华为的守规矩,让行业呈现两极分化。合规派迎来春天:极氪9X同步发布安全白皮书,公开激光雷达失效时的冗余方案;智界S7取消全自动泊车宣传,改为辅助泊车需监控,订单量逆势上涨12%。这些品牌意识到,在新规下,安全透明才是新的竞争力。

投机派则陷入被动。某新势力临时修改发布会PPT,将L2.999紧急改为高级辅助驾驶,却被媒体发现硬件仍为单雷达方案,暴露技术底气不足。

资本市场也给出反馈:发布会后华为概念股微涨0.3%,依赖智驾营销的新势力普遍下跌2.5%。市场用脚投票,证明消费者要的不是技术神话,而是明明白白的安全。
四、给消费者的三个清醒信号
这场反常的发布会,藏着消费启示。首先是警惕技术黑箱:当车企不再炫耀算力和传感器数量,转而公布暴雨识别率、接管响应时间等真实数据,才是值得信任的开始。华为ADS4的高速L3仅在120km/h以下开放,且要求驾驶员视线每分钟扫描路面至少3次,这些限制不是缺陷,而是安全的护城河。

其次是善用合规红利。新规下的智驾功能清单化,比如华为明确标注15种禁用场景,看似缩小了使用范围,实则倒逼车企在可控场景内做到极致。消费者无需迷信全场景覆盖,专注高速、高架等高频场景的可靠度,反而能避开宣传陷阱。

最重要的是回归驾驶本质。发布会结尾的对比视频发人深省:一段人类驾驶员暴雨手动驾驶的画面,暗示智能驾驶永远是辅助。正如用户采访所言:我们不怕功能少,就怕被误导;不怕有局限,就怕不透明。
当安全成为最高标准
华为ADS4发布会的变调,标志着智驾行业从参数狂欢回归安全本质。当车企终于明白不夸大就是最好的宣传,当消费者学会辨别技术噱头与真实安全,这个行业才算真正成熟。央视的监督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希望这不是华为的独舞,而是整个产业集体补课的开始。毕竟,在生命安全面前,所有技术都该保持敬畏,所有宣传都该回归真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