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为何越来越多人不买“油混汽车”了?知情人说漏嘴几个原因太致命

    起风了别眯眼头像起风了别眯眼头像
    起风了别眯眼3天前

    我第一次意识到油混车真的要凉了,是在去年一个朋友咨询我买车的时候。他本来对丰田凯美瑞(图片|配置|询价)双擎很有兴趣,结果销售小哥居然主动劝他:"要不您再考虑考虑插混或纯电?现在买油混真不是时候。"这话把我都听愣了——身为从业15年的老车评,我敏锐地察觉到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外观内饰:颜值不再独特

    曾几何时,油混车凭借前卫的造型和蓝色logo装饰成为街头靓丽风景。如今这些设计元素早已被同级别插混和纯电动车超越。油混车的视觉识别度正在迅速下降,就像一个曾经的明星正在褪色。走进4S店,那些曾经被摆在C位的油混车型,如今不少已默默退居二线展区。


    内饰方面,油混车的仪表盘显示的能量回收和电机辅助动画曾让车主趾高气扬,现在看来却略显幼稚。我最近试驾的一台日系油混,那块能量流向显示屏的设计感觉像是来自十年前,就好比你拿着诺基亚去跟朋友的iPhone 15比拼一样尴尬。


    技术分析:夹心饼干的尴尬

    油混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小辅助"系统,电池容量普遍只有1-2kWh,纯电续航连5公里都跑不了,这在如今已经是个笑话。对比之下,现在主流插混车型的电池容量普遍在15-20kWh,纯电续航轻松上百公里。某次我开着一台日系油混在高速上,刚跑到80km/h,那点可怜的电量就被消耗殆尽,只能靠发动机硬拉,油耗蹭蹭往上涨。


    而且那套行星齿轮无级变速的驾驶感受,啧啧...加速时那种"松皮筋"般的迟滞感和发动机的"嗷嗷"叫声,就像是一个五十岁的大叔拼命想跑马拉松却喘不上气的样子。我当初测试某日系油混车型0-100km/h加速,实测11.2秒,比官方数据还要慢1秒多。


    路试感受:不尴不尬的体验

    在城市路况,油混车确实能省一点油,但也仅仅是"一点点"。以我最近测试的某紧凑型油混车为例,市区实测百公里油耗6.8L,确实比同级别燃油车省了约20%。但!现在的插混车在大多数通勤场景下可以完全不烧油!一位车主朋友告诉我,他的插混车已经三个月没去加油站了。


    在保值率这个最伤人的话题上,油混车更是惨不忍睹。据我调查,三年车龄的日系油混车型保值率普遍比同款燃油版低5-8个百分点。二手车商都不愿意高价收,一是怕电池老化问题,二是转手周期长。

    实用攻略:能省的都是小钱

    如果你执意要买油混车,我必须要说几点:

    1. 千万别指望省油能回本。以某10万级的小型油混车为例,比燃油版贵2万元,按每年行驶1.5万公里计算,至少需要7年才能把差价赚回来,还得祈祷电池别出问题。
    2. 在电池衰减方面,虽然厂家通常承诺8年或16万公里的质保,但我们实测发现很多车型在5年后电池容量会有明显下降,能量回收效率降低20%左右是常态
    3. 保养费用也不便宜。有一次我的一位读者抱怨说:"换个混动专用机油和添加剂就比普通车贵了300块,电机冷却液更是天价。"

    最终评价:时代已经变了

    我这人向来不怕得罪人:油混车正在成为一个过渡时代的产物,如今已经被夹在纯燃油和插混/纯电之间,腹背受敌。当初我以为油混会成为未来十年的主流,结果被打脸了。技术的进步比我想象的快太多。


    插混或增程式混动才是现阶段最适合大多数中国家庭的选择。它们既能满足日常纯电通勤需求,长途出行又没有里程焦虑,还能享受各种政策红利。而油混车呢?既不能外接充电享受便宜电费,又比普通燃油车贵那么多,政策上还没啥优惠,属于是三头不靠岸。


    最适合购买油混车的人群是:不方便在家充电,但又特别注重省油的用户,尤其是每天开车时间长但大部分是在市区低速行驶的网约车司机。对于普通家用,我真心建议再等等看,或者直接考虑插混和纯电。这年头,连销售都劝你别买他家的油混车了,还需要我多说什么呢?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