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公安部交管局回应: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一梦栖头像一梦栖头像
    一梦栖7天前

    途昂(图片|配置|询价)Pro" data-uid="" data-id="" data-concern-id="1824573829906444" rel="noopener noreferrer">#全境大七座智能SUV途昂Pro#

    公安部交管局回应: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近发了一篇文章,明确了目前智能驾驶的边界,也明确了车企、用户和商家的责任。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对辅助驾驶的等级给出了明确定义:2021年8月,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标准,将驾驶辅助分为了L0到L5一共6级,而目前所有的量产车型的智能驾驶,都属于L2级。

    分级核心逻辑


    动态驾驶任务(DDT):包括横向控制(转向)、纵向控制(加速/制动)、环境感知与目标响应(如识别行人、交通信号)。


    角色分配:驾驶人与系统在DDT中的责任划分。


    设计运行范围(ODD):系统适用的特定场景(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封闭园区)。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在汽车驾驶自动化的6个等级之中,0-2级为辅助驾驶,系统辅助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驾驶主体仍为驾驶人3-5级为自动驾驶,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当功能激活时,驾驶主体是系统。

    从部分车企官网或新闻发布会信息可知,尽管相关车企智能驾驶系统命名存在差异,但均突出“辅助”属性,技术特征均属于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规定的2级标准,尚未取得3级及以上等级认证。

    如果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因此,即使车辆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驾驶人也要全程保持驾驶位值守,实时监控路况。一旦因此类行为引发交通事故,驾驶人将承担主要责任,需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若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1、车企不敢再夸大宣传智能驾驶了,什么几千公里无接管,上车就睡觉,这类的宣传不敢再提了。因为出事了,真的有可能承担责任的。

    2、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驾驶的时候,必须要知道,现在的智能驾驶不是自动驾驶,责任主体依然是驾驶者,如果出了事故,责任还是要自己承担。还有一些路况,是不适合用智能驾驶的。

    3、在事故发生之后,对事故进行追责定责的时候,这份权威的解释可以作为交管和法院判定责任的依据。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