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火了,2025年本该是全民智驾元年,结果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辅助驾驶出事,三个人没了。这不仅仅是几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敲响了安全警钟。这只是个开始吗?
逝去的生命与冰冷的数字
3月29日,小米SU7辅助驾驶出车祸,死了三人。这数字太冰冷,背后是三个家庭的破碎。这不算个例,只是冰山一角。技术进步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吗?那些高科技宣传,是不是掩盖了风险?
巨头们的焦虑与谨慎
出事后,大公司开始反思。宝马、沃尔沃高管都说了,担心智能驾驶宣传夸大,有安全隐患。宝马不能接受1%的风险,沃尔沃说要避免用户掉进“信任陷阱”。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是对生命的尊重。岚图汽车CEO也批评了智能驾驶宣传概念混乱,L2、L3级别只能辅助驾驶,司机必须小心。这些声音,是行业清醒的呼唤。

监管之手,拨开迷雾
4月16日,工信部开会,向混乱的市场发出了信号。强调企业要充分测试,说明功能边界,不能夸大宣传,要负责。这不仅仅是规范,更是对生命负责。会议讨论了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监管会更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也发文,呼吁规范安全管理和营销宣传。付炳锋的四点建议——构建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规范营销宣传;建立用户权责告知机制;推动协同共治生态——指明了方向。
规范风暴,席卷而来
会议纪要显示,对智能驾驶规范要求更细了。“千人团”、“万人团”测试必须走公告流程,OTA管理更严格,宣传用语更规范,有些功能直接禁用。这些严格规定,不是扼杀创新,而是为了安全,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如果小米SU7当初测试更严格,宣传更谨慎,用户更了解,悲剧能避免吗?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我们期待科技发展,但也要保持清醒。“敬畏生命”是重要价值观。在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把这个价值观融入科技创新中,避免技术伤人。科技进步是为了生活更美好,不是制造悲剧。
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
智能驾驶发展充满挑战。我们要鼓励创新,也要重视安全。厂家要注重技术成熟度,规范宣传,负责任;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完善法规;用户也要提升安全意识,理性看待辅助驾驶。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智能驾驶造福于民,而不是成为隐患。未来之路很长,但必须携手同行,守护安全,才能驶向美好的未来。
请说说你对智能驾驶安全性和未来发展的看法,你的声音,对我们至关重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