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鹏,还想“支棱”起来

    青车谈头像青车谈头像
    青车谈8天前

    这里的“支棱”指的不是赚钱。

    实际上,小鹏汽车的“钱景”一片大好。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位列新势力销量第一。形势很好,乐观的预期是,到第四季度小鹏就可以实现盈利。

    小鹏汽车想要的“支棱”,是做那些有挑战的、能改变行业的事。比如,造飞行汽车,卖到比波音空客更多;比如造机器人,派它们去客户的工厂里拧螺丝;再比如,把2025款小鹏X9拿到香港上市,与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非常喜欢的丰田埃尔法(图片|配置|询价)较量一番。

    小鹏X9的“朝圣”之旅

    如果说纽北赛道是一款优秀的性能车赖以成名的挑战,那么香港市场就是一款优秀的MPV注定要经历的洗礼。

    4月15日,2025款小鹏X9在香港正式上市,面向内地市场的售价为35.98万到41.98万元。小鹏汽车当日未宣布新车在香港的售价,按前款经验,当地的售价或将在60万港元上下。

    价格倒不是问题。

    是挑剔的香港明星消费群体,将MPV的形象从客货两用的工具车幻化成了象征品质生活的“保姆车”,进而影响和塑造了内地消费者对MPV的要求。个中翘楚,便是丰田埃尔法。

    何小鹏自认也是埃尔法的爱好者。所以,当小鹏汽车开始进入MPV市场时,何小鹏希望小鹏X9能够向埃尔法“致敬”——并超越后者。

    在15日晚的新车发布环节,2025款小鹏X9以埃尔法为基准展示了新车在舒适性、静谧性、功能性以及便利性等诸多领域的重大升级。用何小鹏的话说,2025款小鹏X9在前款车基础上的升级,有如“从商务舱升级到头等舱。”

    关键是,“升舱”还不涨价。

    小鹏X9的四个款型完全维持了前款的定价区间,更强的智驾芯片、过道版零重力太空座椅、静谧性套装等配置升级相当于“白送”。为了能让新款X9全方位挑战埃尔法,小鹏汽车确实下足了本钱。与此同时,小鹏还针对针对老款小鹏X9车主提供了部分免费、限时付费等形式的硬件升级服务,以维持用户粘性,维护品牌口碑。

    客观的说,作为一款MPV,小鹏X9对小鹏汽车销量的贡献远远比不上M03和P7+这样的主销产品。但选择在香港这个挑剔的MPV市场上市,2025款小鹏X9既是“朝圣”,更要挑战。

    做一家“支棱”的汽车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94008辆,在新势力品牌中排名第一。其中,M03连续四个月销量超过1.5万辆,P7+上市四个月累计售出4万辆。

    销量持续攀升,盈利前景向好,但是,小鹏汽车并不满足于做一家普通的汽车公司。

    得支棱起来。换成何小鹏的表述是:差异。

    “未来小鹏的AI和能源技术会驱动整个体系同步进化,这也是我们和其它企业的最大差异。”何小鹏在发布会上表示。

    何小鹏引用了“点亮科技树”的比喻来描述小鹏汽车过去十年和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过去十年,小鹏汽车是智能+电动+汽车的融合式发展;新十年,小鹏汽车将聚焦智能化趋势下的新方向,融合AI、电动、具身,探索更多形态的出行方式。何小鹏表示,小鹏所有的产品形态底层都基于率先布局的AI和能源技术,其基因就是AI汽车公司。

    从创立之初就立下了“科技”定位的小鹏汽车,一直在努力维持和强化品牌的科技定位,并随着时代的革新加入了AI的元素,坊间更津津乐道于小鹏汽车与特斯拉的隔空对比——电动汽车的共同主业自不待言;特斯拉送人上太空,小鹏也能载人起飞;特斯拉的机器人会浇花,小鹏就去训练机器人拧螺丝。

    这种隔空对标甚至一直延伸到发布会的现场。在何小鹏身后有关AI发展影响力的PPT中,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英伟达的LOGO在各个阶段与场景先后出现,而一直和小鹏一起出现的却只有特斯拉。

    回到科技树的比喻上,小鹏将AI与能源技术视为处于根节点的基础技术,给予了最高的重视以及最早的布局。此番“致敬”埃尔法的小鹏X9之所以能做得比前者“大一圈”还重数百公斤,显然仰仗了电动机的澎湃动力;而能在香港的狭窄街巷里自在穿行,更是AI的功劳——人们在发布会现场看到,小鹏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经在“自主学习”香港街头行驶的诀窍了。

    何小鹏表示:“基于全栈自研AI体系,小鹏汽车将持续加码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研发投入,2025年底将实现L3级智驾能力量产落地”。同时,作为智驾算力支持的小鹏图灵AI芯片不仅将应用在AI汽车,更将为小鹏汽车拓展空中出行和AI机器人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

    喜欢挑战的人 运气不会太差

    15日的发布会在启德邮轮码头举行,这里曾是香港启德机场旧址。这是一座以高难度的降落航道闻名于世的机场。

    小鹏汽车如今也选择了一条颇具挑战性的发展路径——无论是飞行汽车还是AI机器人,难度都远远超过小鹏X9与埃尔法在香港街头的比拼。

    在飞行汽车领域,小鹏要挑战的是飞机制造商。何小鹏说,波音和空客两大巨头的年产量都在1000架以下,而小鹏的飞行汽车产量目标是每年10000台。目前,小鹏汽车已实现飞行汽车的三电、复合材料、飞控导航、空中智驾四大核心技术全栈自研,流水线正在建设中,预计在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

    在AI机器人领域,小鹏汽车历时五年研发的IRON机器人,以1:1比例仿照真人打造,手部拥有22个主动自由度,搭载图灵AI芯片,并与智驾系统同源,结合端到端大模型和强化学习,行走时更加自如。目前,小鹏IRON已在小鹏广州工厂投入实训,未来将应用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和门店服务等领域,提升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

    这两项都是远比汽车更烧钱的领域。以AI机器人为例,何小鹏承认,500亿元的研发投入只能换来AI机器人赛道的一张入场券,而在小鹏汽车创业的年代,200亿元已经足够支撑到“蔚小理”们步入正轨了。

    有趣的是,更多的挑战有时也意味着更好的结果:在启德机场服役的年代里,并未有过因降落难度大导致的飞行事故,反倒是大型民航客机在港岛的高楼民居间掠过的场景,如今成了启德机场特有的印记。

    写在最后

    过去两年多来,小鹏汽车在研发、采购、生产、产品定义等领域一系列变革的努力,终于开始带来回报,直观的体现就是MONA项目的成功。

    卸下了“生存”的重压,小鹏汽车与何小鹏都重新开始“支棱”起来。3月底即有媒体注意到,小鹏汽车已经将全称“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更改为“广东小鹏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业内人士认为,“集团”的出现暗示着小鹏汽车可能扩展其业务范围,未来可能从电动汽车扩展到智能交通、车联网、机器人等领域。

    在不久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这位满满科技情怀的公司创始人在致辞中更愿意畅谈小鹏的飞行汽车与AI机器人计划。在何小鹏看来,低空经济与智能机器人都是未来有望进入正向循环的新型领域,“期待全行业的力量共同托举属于中国的天空之城。”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