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晚高峰新闻:全新电动MINI JCW双车上市;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马自达双转子发动机复活在望

    名车志Daily头像名车志Daily头像
    名车志Daily9天前

    今日份的晚高峰汽车读本

    全新电动MINI JCW双车上市

    MINI品牌以一场持续五天的“MINI 24小时激动局”让喜爱驾驶的粉丝们畅快体验了MINI JOHN COOPER WORKS高性能品牌旗下的所有产品,其中也包括了全新电动MINI JOHN COOPER WORKS和全新电动MINI JOHN COOPER WORKS ACEMAN——这两款车型作为全新MINI家族的最新成员,完成了全新一代MINI的产品布局。其中,全新电动MINI JOHN COOPER WORKS限时礼遇价22.48万元起,全新电动MINI JOHN COOPER WORKS ACEMAN限时礼遇价23.99万元起,并享受价值15,000元选装包赠送金限时礼遇。

    去年以来MINI全新家族的新产品陆续上市。全新MINI不仅提供燃油版产品,也有纯电动车型;不仅有三门版、五门版,还有SUV,更有敞篷车型;MINI甚至为其大、中、小号的产品分别推出了MINI JOHN COOPER WORKS高性能版本,成就了小车市场及其丰富的产品阵容。

    从赛道到公路,MINI JOHN COOPER WORKS始终是MINI品牌历史与赛车精神的浓缩,而每一辆JCW车型也都是MINI品牌创新与激情的极致表达。

    作为MINI高性能品牌的电动化力作,全新电动MINI JCW车型不仅延续了经典的赛道基因,更以过人“脑力”、强劲动力、极限操控的硬实力,有趣的数字化创新与有型的个性化设计,为驾驶者带来全新的智能化驾驶乐趣。

    全新电动MINI JCW令卡丁车般的驾驶体验再次全面升级,尤其是过弯表现堪称“弯道小霸王”。超过1g的横向力能在弯道把车辆牢牢锁在过弯轨迹上;转向响应延迟时间低于60毫秒,在眨眼之间把控制指令变成明确转向回馈;偏航恢复时间小于500毫秒,瞬间矫正车辆姿态;三级动能回收实时调节回收力度,智能回收刹车能量——这一系列干脆利索的操作都离不开MINI全新的集成底盘控制系统——DIVC数字大脑(Dynamic Integrated Vehicle Control)的加持。

    作为MINI的超级大脑,DIVC数字大脑实现了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融合了车辆转向角度、轮速传感器数据、车辆横向摆动率等数值,令全车“神经元”更发达,从而实时协调扭矩传递、转向校准,令车辆的驾驶决策更集成、更高效、执行更加敏捷。

    全新的碳化硅电机散热更好、更高效,实现了高功率和高能效并存。车辆地板与电池壳体一体化设计,令车身扭转刚度相较上一代提升30%。车轮倾角以及主销后倾角进行了优化,车身重心降低了38毫米,让全新电动MINI JCW在弯道有更好的抓地力,过弯表现更为出色。特别是新车配备的ARB加速限滑稳定控制系统,让轮间限滑调节速度相比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速度更快,实现了半抓半滑的最佳滑移率,带来更有操控、更有乐趣的驾驶体验。

    针对全新电动MINI JCW专属的设计元素与空气动力学套件,不仅有型,更带来强烈的运动风格视觉冲击力与更低的风阻表现。辣椒红的对比色车顶或红黑渐变多色调车顶,极大增强了JCW身份的辨识度。而黑色侧裙、C 柱上的空气倒流叶片、车尾顶翼和突出的尾部扩散器,则带来了优异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令风阻系数达到0.28Cd,媲美宝马i8。

    独有的电动BOOST功能及弹射起步功能,为新车额外带来20千瓦输出功率;而弹射起步功能则实现了更独特的静态加速体验,特别是经过专属调校后,在弹射起步时还有JCW专属声效烘托的情绪氛围,将驾驶所能给予的快乐感拉满。

    行业首推的圆形OLED中控屏带来了更智能的驾驶乐趣,多达8种身临其境的“MINI体验模式”可供随意选择,不但会调整车辆性能,还融入了新的MINI声效世界,以及精巧布置的光影。与快乐驾程同行的,还有MINI的第一位智能个人助理萌宠小狗Spike,以及车内细节的创意巧思,例如在车内自拍并上传圆屏作壁纸,播放音乐时在圆屏上用两只手指搓屏打碟等等,都让JCW变得更好玩、更MINI。

    全新电动JCW车辆诞生的全周期始终保持与宝马集团一致的严苛测试与验证,为用户提供高品质MINI JCW产品。全新电动MINI JOHN COOPER WORKS和全新电动MINI JOHN COOPER WORKS ACEMAN拥有“三年、三高、300万公里”的验证过程,新车在全球测试里程累计超过300万公里,这一里程相当于在地球和月球往返4次,并且新车还在三年测试期间在世界各地分别进行了多次高温、高湿、高寒测试。

    而在中国的本土化验证和测试之路同样精益求精,与全球标准高度统一。两款新车测试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北至极寒牙克石,西至高温吐鲁番,东至繁华的上海,南至高湿海南岛,还包括超级城市北京和重庆。仅耐久性测试一项,中国大陆地区测试总里程就超过172万公里。同时,两款新车在电动MINI基础之上还进行了大量专属调校,专项测试里程数达到15万公里。其中,避震器与电控稳定系统调校超过18周,转向调校超过25周。最终,整车还被运往德国纽博格林赛道进行动态测试,以充分验证车辆操控实力。

    在中国用户最在意的充电体验上,MINI同样走遍了京津冀、四川、广东和江浙地区,进行了超1,100次完整的充电测试,验证了30家不同品牌充电桩,以充分适配各种气候环境和各地的使用场景,保证任何地区的MINI用户都能安心使用,也让中国客户享受到更本土化、更高品质的MINI JCW产品。

    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图片|配置|询价)上市起售价35.98万元

    小鹏汽车在中国香港举办面向全球消费者的第一场品牌发布会——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其围绕AI和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分享了在飞行汽车、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布局成果,并宣布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和本地化战略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发布会上,全球旗舰、超舒适AI大七座2025款小鹏X9正式上市,新车共发布四个版本,包括650长续航Max、740超长续航Max、702四驱高性能Max以及星舰版,官方指导售价分别为35.98万元、37.98万元、39.98万元以及41.98万元。

    基于全栈自研体系,小鹏汽车成为国内率先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的车企。目前,小鹏汽车开始训练72B(720亿)参数量的基座模型正加速向全球演进。

    为匹配高阶AI智驾的算力需求,小鹏汽车全栈自研体系的核心技术成果——小鹏图灵AI芯片,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内地率先量产上车,小鹏也由此将在2025年底实现L3级智驾能力量产落地。

    作为全球首颗可同时应用在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的芯片,图灵AI芯片不仅为智驾提供算力支持,更为小鹏汽车拓展空中出行场景提供技术支撑。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截至目前共收获近4000台订单,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预计年产能达1万台,是全球首个流水线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

    在AI机器人领域,小鹏汽车历时五年研发的IRON机器人,已在小鹏广州工厂投入实训,未来将应用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和门店服务等领域,提升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驱动下,小鹏汽车基于“三电”领域沉淀的技术优势,发布了行业领先的电池技术。小鹏汽车5C超充AI电池搭配5S液冷超充桩,实现“1秒充电超1公里,12分钟充满80%”的极速体验,充电速度超越手机快充,彻底解决用户“里程焦虑”。

    同时,小鹏汽车已在国内建成2110座自营超充站,并与大众、bp pulse等国际巨头合作。小鹏汽车国际充电网络贯通新马泰及欧洲27国市场,累计在全球接入31个国家的207万个充电桩,让用户补能更便捷。

    面对海外市场,小鹏汽车深知真正的全球化不能只是简单的产品复制,还需要建立一套更方便的补能方案,以提前应对尚不成熟的全球市场补能体系。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将纯电续航提升至430km,综合续航达1400km,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为全球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

    截至2024 年,小鹏汽车已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4万欧元以上的高端纯电车型中,销量稳居中国品牌第一,也是中国新势力品牌出口销量第一。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再次成为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2025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也终于迎来其全球旗舰新品——2025款小鹏X9的正式上市。,496项细节全部重构,35%零部件全部焕新升级,看似年度改款,实则大幅焕新,实现100%为家进化,将“舒适领域”拉高至行业上限。

    小鹏X9的驾驶舱媲美豪华品牌全尺寸SUV,第二排座椅极限空间媲美波音787头等舱,第三排可形成7.7㎡的魔方大空间。首创第三排座椅一键电动收纳,轻触瞬间即可拥有家用大四座,解锁露营、骑行、路亚等多种生活方式。

    全球唯一全系标配过道版零重力太空座椅,具备行业唯一的前排坐人也能开启的零重力模式,与权威骨科专家联合研发,为一二排座椅标配10点式(可选装升级16点式)按摩。全系标配同级唯一可180°躺平电动调节三排座椅,还具有座椅加热功能。

    小鹏X9是全球唯一搭载主动式后轮转向的MPV,拥有同级最小5.4m转弯半径。2025款小鹏X9还全系标配百万级舒适底盘,全系标配双腔空气弹簧与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全系标配同级领先的全铝底盘与六个液压衬套,配合同级最大90mm悬架调节范围,适应各种复杂路况,带来稳定灵动的驾驶体验。

    新车应用自研的AI底盘技术,拥有毫秒级的路面记忆能力,支持每秒1000次的路况扫描和200次的悬架调节,结合云端大模型的智能标记能力,主动记忆路面坑洼,越用越懂路,越开越平顺。全球首创的6D舒适防晕车算法,有效缓解山路行驶和拥堵路况带来的晕车感,使出行更加惬意。

    对标百万级标杆,投入超5000万研发费用,总计实现58项升级,使隔音、静音性能全面提升,实现了百万级静谧水平,营造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

    在舒适全面升舱之外,2025款小鹏X9还具有全场景智能驾驶、领先的三电系统以及硬核的安全保护。新车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不选装、不订阅、不收费,全面应用端到端大模型,具备行业首创划线生成车位框交互能力。

    全系标配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全系续航里程提升,充电更快,长续航升级5C超充AI电池,全系可实现充电13分钟,续航400km以上,16.2kWh/100km的电耗水平更是同级最低。

    2025款小鹏X9以全维度的安全保障打造家庭堡垒,采用行业唯一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结构,整车扭转刚度46000N·m/deg,标配14项主动安全配置,AEB工作范围最高支持150km/h。

    座舱内同级最大21.4英寸生态娱乐屏,升级莱茵防蓝光护眼,拥有三层防夹保护罩,全方位保障家人安全。新增“无麦k歌”功能,让旅途中的欢唱更随心所欲。新车还升级配备了220V车内电源、10.8L超大容积冷热一体式大冰箱,以及全球唯一环绕式静感柔风中央空调等丰富配置。

    此外,2025款小鹏X9内外饰同样全面精致焕新,新增20英寸星耀悬浮轮毂,采用劳斯莱斯同款动态定轴悬浮技术,还有具备安全防夹功能的全车5门豪华无感电吸门。座舱内软质包覆范围升级至26.6㎡,按键、饰板等材质升级了PVD真空镀膜工艺,整车精致感与豪华感全面提升。2025款小鹏X9为用户上新了星云紫、星系蓝、哑光版星舰灰三款车身配色,配合气宇灰、月影咖、深空灰三款内饰主题,满足不同用户的风格喜好。

    以香港这个中西连接的窗口为起点,2025款小鹏X9将凭借极致的舒适体验重塑家用大七座舒适天花板,为全球用户带来更智能、更前沿的全新出行生活。2025年下半年,小鹏X9还将登陆欧洲,助力小鹏汽车开拓全球市场,加速驶向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

    马自达双转子发动机复活在望

    马自达的转子引擎复兴计划正逐步接近现实。公司计划为美国市场开发一款双转子发动机,并且工程师们对其能够通过当今最严格的排放法规充满信心。

    马自达CEO毛笼胜弘在接受《Road & Track》采访时提到:“我决定重新开启转子引擎开发小组,并赋予他们一个使命,那就是要符合如美国LEV IV和欧洲Euro 7这样的严格排放标准。”

    毛笼胜弘之前曾表示,单转子引擎对于美国市场来说动力不足,因此决定开发双转子动力系统。“我们知道转子引擎在符合排放标准方面表现不佳,这也是我们在2012年决定停产的原因”,毛笼胜弘补充道,“这是一个需要克服的巨大障碍,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取得的进展非常令人鼓舞。”

    目前唯一阻碍马自达推出搭载转子引擎车辆的因素是如何使其成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毛笼胜弘说,“但从技术上讲,我们几乎准备好了——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商业案例,我们就准备好出发了。”

    马自达于2023年将转子引擎带回生产线,尽管是以增程发电机的形式出现在海外销售的MX-30电动跨界车上。而新的双转子设置很可能会被应用到更加运动化的车型中。

    去年,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透露正在考虑将一款运动型车辆投入生产,类似展示的概念车Iconic SP。在《Road & Track》的采访中,毛笼胜弘暗示这样的车可能不会配备手动变速器,而是某种更快的变速装置。“假设——我们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如果我们真的进入超级跑车类别,那么[变速器]应该更快”,他说,“那么很可能不是手动变速器,而是使用更先进的变速技术”。

    至于何时能看到实际生产的版本(如果项目获得批准),目前仍不清楚。如果你对这类车型感兴趣,不妨通过社交媒体发声,联系当地经销商表达你的期待和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推动这一激动人心的项目向前发展,也能让马自达感受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禁碳”风波平息,碳纤维在欧洲不会被禁用

    今年一月起草的一项修正案曾计划将碳纤维列入欧盟的危险材料清单,与汞、铅和镉等物质并列。

    不过现在,好消息传来——碳纤维最终不会在欧洲被禁止使用。据《Motor1 Italia》周二从欧洲议会确认,这种轻量化材料已被从一项提案中移除,而该提案原本计划在2029年前禁止碳纤维在汽车制造中的使用。

    这项修正案原本旨在监管车辆的生命周期末期处理,包括回收和废弃环节,并规定可用于汽车制造的材料类型,以确保车辆报废时不会对环境释放有害物质。

    欧盟曾认为,在分解和废弃过程中,碳纤维丝可能会释放到空气中,接触人体皮肤后可能造成伤害。此外,碳纤维还被认为可能损坏回收设备。尽管这些担忧有一定合理性,但显然欧盟意识到碳纤维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其潜在的环境影响。

    汽车行业占全球碳纤维总产量的20%。像迈凯伦、兰博基尼、帕加尼、法拉利和科尼赛克等制造商都广泛使用碳纤维单体壳结构,因此如果禁令实施,这些品牌将受到最严重的影响。电动车也将遭受重创,因为它们依赖碳纤维来减轻重量并提高续航里程。

    历史上,第一款使用碳纤维的车辆是1981年的迈凯伦MP4/1一级方程式赛车。随后,碳纤维首次进入公路车领域是通过捷豹XJR-15,这是第一款采用碳纤维单体壳的量产合法上路车型。如今,碳纤维的应用已扩展到汽车的几乎所有部件,从车身面板到轮毂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幸运的是,这一趋势将继续保持下去。

    雷克萨斯ES新一代车型即将亮相

    当前一代雷克萨斯ES已经面世七年,并在2021年和2024年进行了改款,而现在,雷克萨斯将推出第八代车型,并将在4月23日上海车展正式亮相。

    正式亮相前,雷克萨斯在其社交媒体渠道上发布了大量预告片。这些模糊的预览图伴随着简短的视频片段,暗示了新款ES的设计改进。雷克萨斯称其为一款全新车型,从预告信息来看,新车借鉴了一些电动RZ跨界车的设计元素,并且似乎拥有更加倾斜的车顶线条。

    LED日间行车灯呈现出类似耐克标志的曲线,尾部则配备了贯穿式的全宽尾灯条。第三刹车灯安装在后挡风玻璃底部,表明新ES依然保持了传统的三厢轿车设计而非五门掀背版。预告片还展示了光泽黑车身装饰件和多辐轮毂。

    雷克萨斯将新款ES称为“全球旗舰车型”。尽管具体的技术规格仍处于保密状态,但品牌暗示了“先进的电气化技术”。这意味着混合动力系统,甚至可能是插电式混合动力配置——从前翼子板上可见的充电口盖可以推测出这一点。

    雷克萨斯营销团队还承诺,“进一步提升标志性的安静性和乘坐舒适性”,意味着车厢静谧性更佳和悬挂设置也将更舒适。鉴于中国市场对宽敞后排腿部空间的持续偏好,预计新车的轴距将会有所增加,整体尺寸也可能更大。

    撰文 I 团子 图片 I 网络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