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最严电池安全令来了!2026年7月实施,电池必须“不起火、不爆炸

    汽车情报社头像汽车情报社头像
    汽车情报社04-16

    2025年4月16日,北京讯——工业和信息化部昨日正式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新规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升级为强制性要求,彻底终结行业对热失控风险的侥幸心理,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

    新规核心:三大安全升级

    1. 热扩散测试从严

    相比2020年版国标要求“热失控后5分钟内提供报警信号”,新规直接要求电池在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时“不起火、不爆炸”,同时需确保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且保留报警功能。这一调整从设计层面大幅降低自燃风险,强化乘员安全防护。


    2. 新增两大“硬核”测试

    - 底部撞击测试:模拟电池包底部受撞击场景,要求直径30mm的钢球以150焦耳能量撞击后,电池无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并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 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针对支持“15分钟快充至80%电量”的超充电池,需在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结果必须“不起火、不爆炸”。


    3. 技术范围扩展

    新规明确适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类电池,新增交流电路绝缘电阻要求,并提升挤压测试标准,进一步覆盖电池全场景安全需求。


    行业响应:技术储备已达标

    据工信部调研,78%的整车和电池企业已具备“不起火、不爆炸”技术储备。宁德时代自2020年量产无热扩散(NP)技术电池,其最新NP3.0版本甚至可实现“热失控不冒烟”。蜂巢能源的龙鳞甲电池、长城汽车等企业技术均提前满足新规要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主流企业技术已达标,行业过渡“无难点”。

    实施时间表与意义

    - 新申请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

    - 已获批车型:2027年7月1日起执行。


    新规实施后,将有效降低碰撞后电池燃烧风险,为乘员逃生争取关键时间。不过,高速碰撞引发的高温仍可能导致车身部件起火,电池安全需车企与电池厂商协同攻关。专家认为,新国标以高标准推动行业优胜劣汰,助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攀升,电池安全已成消费者核心关切。此次“史上最严”国标的落地,不仅为生命安全筑牢防线,更将倒逼技术创新,加速行业洗牌。未来,电池“零热失控”或成竞争新标杆。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