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的业绩表现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理想汽车凭借稳定的交付量和充足的现金储备,继续领跑市场;而蔚来和小鹏则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寄望于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目标。本文将从财务表现、市场策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深入分析“蔚小理”的2024年四季报。

一、理想汽车:稳居榜首,但利润承压
理想汽车在2024年继续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全年交付量达到500,508辆,同比增长33.1%,稳居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其全年营收1445亿元,同比增长16.6%,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大关。第四季度营收442.7亿元,交付量158,696辆,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理想汽车也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24年净利润为80.5亿元,同比下降31.9%,主要由于L6车型销量占比增加拉低了整体毛利率,同时购车利息补贴等优惠政策也压缩了利润空间。全年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9.8%,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达到1128亿元,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2025年,理想计划加速向纯电领域转型,推出两款全新纯电SUV车型,并同步建设超充网络,目标是在年底前建成4000座超充站。
二、小鹏汽车:亏损收窄,技术创新成亮点
小鹏汽车在2024年表现出色,全年营收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交付量190,068辆,同比增长34.2%。第四季度营收161.1亿元,同比增长23.4%,交付量91,507辆,创下季度新高。
小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策略的调整,特别是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的MONA M03和P7+车型,凭借“技术平权+精准卡位”的组合拳打开了增量市场。此外,小鹏在智能驾驶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全球化的智驾架构和鲲鹏超级电动体系为未来增长奠定了基础。
尽管亏损大幅收窄,小鹏2024年净亏损仍达57.9亿元,但毛利率显著提升,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的1.5%提升至14.3%,汽车毛利率从-1.6%转正为8.3%。小鹏预计,通过技术降本和规模效应,2025年第四季度有望实现盈利。
三、蔚来汽车:亏损扩大,多品牌战略成关键
蔚来汽车在2024年交付量达到221,970辆,同比增长38.7%,全年营收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然而,其净亏损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24亿元,同比扩大8.1%。第四季度营收197亿元,净亏损71.1亿元,亏损率高达34%。
蔚来的高亏损主要源于换电网络的高成本投入以及销售、行政费用的持续增长。尽管毛利率有所提升,全年整车毛利率达到12%,但仍远低于理想和小鹏。为应对亏损,蔚来推出了多品牌战略,包括高端品牌蔚来、大众品牌乐道和入门品牌萤火虫,希望通过扩大销量摊薄成本。

然而,乐道品牌的销量表现不及预期,主要由于品牌知名度不足和销售网络覆盖有限。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将通过降本增效和优化管理,力争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为2026年全面盈利铺路。
四、未来展望:技术竞争与市场扩张
“蔚小理”三家企业均在2024年加大了研发投入,理想、小鹏、蔚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0.7亿元、64.6亿元和130.4亿元。理想和小鹏在智能驾驶和电动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而蔚来则专注于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自研。
2025年,理想和小鹏计划加速超充网络建设,并推出多款新车型以扩大市场份额。蔚来则寄望于多品牌战略的落地和换电网络的进一步扩展。尽管挑战重重,但三家企业均对未来充满信心,目标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盈利突破。
五、总结
2024年,“蔚小理”的业绩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理想汽车凭借稳定的交付量和充足的现金储备继续领跑市场,但利润承压;小鹏汽车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策略调整实现了快速增长,亏损大幅收窄;蔚来汽车则在高成本压力下亏损扩大,寄望于多品牌战略实现盈利目标。

2025年将是“蔚小理”竞争的关键一年,技术研发、市场扩张和成本控制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三家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盈利,值得市场期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