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奔驰启动大规模裁员:最高赔偿N+11,业绩压力与转型阵痛成主因

    外向晚风dt6头像外向晚风dt6头像
    外向晚风dt602-28


    北京,2025年2月28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区近日被曝启动大规模裁员计划,裁员比例约15%,涉及销售和汽车金融两大核心体系。这一消息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其高额赔偿方案与裁员背后的深层原因成为焦点。

    裁员赔偿方案创行业新高

    据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被裁员工将获得“N+9”的离职补偿(N为工作年限对应的月薪),若未来两个月未入职新公司,还可额外获得3月和4月的工资,最高赔偿可达“N+11”。以一位工作5年的员工为例,其总赔偿金额约为14个月工资。这一标准远超《劳动法》规定的“N+1”下限,也高于特斯拉中国(N+3)、大众中国(N+6)等企业的同类赔偿方案。

    业绩下滑与成本压力成导火索

    :2024年奔驰全球营收同比下降4.5%至1456亿欧元,净利润缩水28%至104亿欧元;中国作为其最大单一市场,销量同比下滑6.7%-7%,纯电车型销量暴跌23%。

    2. 成本削减计划:奔驰计划在2027年前削减50亿欧元成本,中国区裁员是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3. 行业转型压力:国产新能源品牌(如理想、蔚来)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奔驰电动车型被质疑技术滞后,品牌溢价能力削弱。

    战略调整:保留研发,聚焦本土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员未波及研发体系。奔驰正通过北京、上海研发中心开发中国专属车型,包括纯电MPV和长轴距CLA,并加速推进无图L2++级智能驾驶系统。此外,奔驰计划合并低效销售网点、升级门店硬件,以优化渠道效率。

    员工与行业反响

    尽管赔偿方案优厚,但被裁员工多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资深员工(工作5年以上),突显企业人力成本优化的迫切性。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裁员是传统豪华品牌应对电动化浪潮的缩影,奔驰需在短期降本与长期创新间寻求平衡。

    结语

    奔驰中国CEO段建军表示,裁员是“加减法策略”的一部分,旨在提升运营效率。面对电动化转型的阵痛,奔驰能否凭借技术投入与本土化战略重振市场,仍需时间检验。

    (新闻稿综合自公开报道)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