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极氪与领克整合后,中国BBA还藏着多少底牌?

    万物皆可验头像万物皆可验头像
    万物皆可验02-15


    整合领克92天后,极氪科技集团宣布正式成立。

    在2月14日,极氪与吉利汽车联合宣布,极氪已经完成了对领克的收购以及资金注入。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当下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逆转期。极氪和领克的合并,正式宣告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时刻来临。

    长期被BBA占据的市场,将逐渐被极氪和领克组成的新集团重新洗牌。

    这一整合动作,不仅在短期内重塑吉利内部架构,更在长期发展战略上埋下伏笔,两者的关系绝非合体这般简单,整合后的极氪和领克还藏有不少底牌。

    留在桌子上的这场牌局,远没有结束。

    1、核心技术的创新底牌

    在技术研发领域,极氪和领克整合后,创新技术绝对称得上一张底牌。

    极氪在高端纯电领域的积累,与领克的混动技术融合,形成技术合力。

    极氪的原生浩瀚架构,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为后续车型的研发提供新的可能。

    基于此架构,极氪“三个800”全生态解决方案,涵盖800V高压系统、800公里续航以及800kW超充技术,为高端纯电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领克在混动技术上,CMA架构与EM-P结合,提供了动力强劲、高效节能、稳定可靠的混动车型。领克07、08的超电EM-P在同级别价位上,都是非常能打的产品。

    整合后,双方技术团队合作加速了技术研发的进程。

    此外,极氪和领克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也暗藏底牌。

    极氪的浩瀚智驾系统整合了多种先进传感器和算法,能够实现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双方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推出搭载L3智能驾驶的极氪旗舰车型,使得极氪和领克在智能驾驶领域迅速跻身行业前列。

    在智能座舱方面,极氪的自研OSN系统注重用户交互体验,界面设计简洁直观、操作流畅;领克的LYNK Flyme Auto系统则强调与手机等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未来,双方将融合各自优势,打造更加智能、便捷的座舱系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驾乘体验。

    2、多元布局的市场底牌

    极氪和领克在产品规划上,凭借“极氪向上,领克向宽”的差异化定位,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成为在市场竞争中的另一张底牌。

    在2025年,隶属于极氪科技集团的“领克”品牌,将推出5款全新车型,其中极氪品牌将推出3款,领克品牌将推出2款。

    同时,集团将围绕超级电混、全链AI和全域安全三大领域,计划实现年销量达到71万台的目标,较上一年增长40%。

    其中领克品牌预计销量为39万台,极氪品牌预计销量为32万台。

    定位于高端市场的极氪,专注于30万元以上的豪华电动汽车领域,通过其卓越的技术和豪华的配置,确立了品牌的高端形象,并推动品牌向更高层次发展,犹如旗舰般引领品牌前进。

    在车型方面,极氪的中型车专注于纯电动汽车,而大型车则专注于超级电混技术。

    领克品牌则专注于20万元以上的市场,以“时尚、运动、个性化”为核心特色,利用其混动技术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从而扩大品牌的市场覆盖范围。

    车型定位上,领克的小型车以纯电为主,中大型车则以混动技术为主打。

    二者看似不同的定位,实则相辅相成。

    在BBA所在的豪华车这一竞争激烈且潜力巨大的价格区间,极氪和领克的产品相互补充,形成了全面且细致的覆盖。

    领克通过推出如定位相对亲民的车型,满足追求性价比与潮流设计的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极氪则以高端车型,吸引对品质、性能和科技感有高要求的消费者,提升品牌整体形象。

    这种高低搭配的策略,使得极氪和领克能够在不同细分市场精准发力。

    极氪将推出三款新车中,第二款猎装车—极氪007 GT计划于4月上市;三季度将发布一款全尺寸旗舰SUV;四季度将发布一款大型豪华SUV。

    这两款SUV将进一步巩固极氪在豪华车市场中的地位。

    领克品牌将推出两款新车,未来将主要以EM-P智能电混产品为主力。

    首款旗舰级大六座SUV—领克900计划于二季度正式上市。这款新车基于SPA Evo大型电混车专属架构打造,并配备了英伟达Thor芯片以及自主研发的浩瀚智驾系统。

    其中,领克900作为旗舰级的大型六座SUV,以豪华的配置和空间设计,迎合大家庭对于高端出行的需求,进一步巩固领克在中高端SUV市场的地位。

    同时,极氪品牌自主研发的Kr AI大模型与8295高算力平台相结合,成为行业内首个主动式AI大模型座舱,并已成功与DeepSeek大模型实现深度融合。

    在2025年,极氪科技集团将更加重视全域安全,进一步提升整车结构、材料、三电等安全设计,在主动安全领域实现关键性的突破。同时,也会加强在信息安全、电磁安全、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安全保护。

    通过定位与差异化产品策略,极氪和领克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未来发展打牢根基。

    3、成本控制的隐形王牌

    成本控制对于车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极氪与领克在整合后,悄然构建起了一张强大的成本控制网络。

    制造体系的整合是这张网络的重要基石。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深度梳理,原本分散的生产线得以重新规划与整合。

    整合研发组织架构以促进协同作业,不仅能增强开发的效率,而且在财务方面,集团有望节省10%到20%的研发开支。研发成本占收入的比例预计将从11%降低至6%。

    目前,两大品牌已经在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平台上实现协同整合,通过提高平台的通用性规模和减少平台的多样性,实现投资的节约。

    此外,领克品牌将充分利用极氪品牌的全栈自研软件优势,以降低未来车型软件维护的成本。

    供应链端同样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战场。整合后的采购规模急剧膨胀,使得极氪和领克在与供应商谈判时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以汽车核心零部件芯片为例,过去因采购量有限,车企在价格谈判中往往处于劣势。

    但如今,极氪和领克携手,集中采购芯片,不仅在价格上有望获得10%-20%的优惠,还能在交货周期、产品质量等方面争取到更有利的条款。

    与此同时,物流配送体系也得到了优化,原本分散的物流线路被整合为高效的统一配送网络,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进一步夯实了成本控制的基础。

    研发资源的整合更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降本效果。极氪和领克在基础技术研发上的成果得以共享,例如在电池管理系统、车身轻量化技术等方面,双方无需再重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

    相比此前,研发放慢投入降低10%-20%,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

    这些隐藏在整合背后的成本控制措施,成为了极氪和领克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张隐形王牌,2024年,极氪整车毛利率,一定可以达到15%的目标。

    极氪与领克的整合,如同一场棋局,每一步都暗藏玄机。从成本控制到技术研发,再到产品规划,隐藏的底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如今,新集团整合已达到一定规模,重点在于协同合作。

    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的全球用户数量已超过180万,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250万。

    未来,集团长远目标已经明确,计划在两年内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中国的BBA,终于来了。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