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诚望您轻点一下“关注”按钮。如此一来,您不但能够便捷地接收我们后续为您悉心筹备的精彩华章,而且能在阅读的浩渺海洋中尽情畅游时,随时与我们交流心曲,分享体悟。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则评论,皆为对我们创作热忱的莫大激励,亦是我们不断进取、持续推陈出新的源头活水。

曾经的宠儿:油电混动的辉煌过往

在汽车发展的进程中,油电混动汽车曾是备受瞩目的明星。当它首次出现在市场上时,宛如一阵清风,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
丰田普锐斯作为油电混动汽车的先驱,早在 1997 年就正式量产上市,开启了混动汽车的新纪元。那时,传统燃油汽车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然而油价的波动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觉醒,让消费者开始寻求更经济、更环保的出行方式。油电混动汽车应运而生,它巧妙地结合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优势,无需外接充电,只需像传统燃油车一样在加油站加油,就能在行驶过程中自动切换燃油和电力驱动模式 ,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它可以更多地依靠电力驱动,大幅降低油耗。这种独特的优势迅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普锐斯也凭借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大量拥趸。

此后,各大汽车厂商纷纷跟进,本田推出了雅阁(图片|配置|询价)混动、思域混动等车型,以 i - MMD 混动技术为核心,在中低速行驶时纯电驱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直驱,进一步提升了燃油效率和驾驶体验。这些油电混动车型不仅在油耗上表现出色,在动力性能和驾驶平顺性上也有不错的表现,电动机在起步和加速时能够提供即时扭矩,让车辆的加速更加迅猛和平顺,给驾驶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在政策层面,许多国家和地区也为油电混动汽车提供了支持,如购车补贴、税费减免以及优先上牌等优惠政策,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其市场吸引力,油电混动汽车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销量逐年攀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了汽车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市场现状:销量下滑的严峻现实

曾几何时,油电混动汽车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然而近年来,其市场表现却急转直下,销量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滑趋势 ,以曾经的混动明星车型丰田普锐斯为例,2005 年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作为全球混动领域的先驱,备受期待。但在 2015 年停产时,累计 10 年的产销量竟不到 1 万辆,停产前的月销量更是低至两位数,如此惨淡的成绩,与曾经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看丰田品牌在国内的整体混动销量表现,2024 年 1 - 10 月,广汽丰田的销量同比下滑了 22.81% ,这一数据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反映出丰田混动车型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大幅下降。曾经畅销的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等车型,销量也大不如前。本田的混动车型同样面临困境,雅阁混动、思域混动等车型的销量增长缓慢,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渐被其他车型蚕食。
从更宏观的市场数据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含增程式)的销量在 2024 年 1 - 11 月达到 451.9 万辆,同比增长 85.2%,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 40% ,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而油电混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却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挤压,在整个汽车市场的销量占比持续下降,不再是消费者购车时的首选。
性价比之殇:购车与使用成本的双重考量

较高的购车成本
在汽车市场中,价格是消费者购车时极为关键的考量因素。油电混动汽车在价格方面,相较于同级别纯燃油汽车,往往存在着不小的劣势。以丰田卡罗拉为例,其 1.2T 燃油版车型,市场指导价大约在 11.68 - 15.58 万元,而 1.8L 双擎混动版车型的指导价则为 13.58 - 15.98 万元 ,混动版入门价格比燃油版高出近 2 万元。这一价格差异并非个例,在众多汽车品牌和车型中都普遍存在。
导致油电混动汽车价格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复杂的动力系统。油电混动汽车不仅配备了传统燃油发动机,还增加了电动机、电池组以及复杂的动力耦合系统等。这些新增的部件和系统,使得车辆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电池组作为核心部件之一,其成本在整个车辆中占比较高,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对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进一步推高了成本。此外,混动技术的研发和专利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汽车厂商为了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自然会将这些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使得油电混动汽车在售价上难以与纯燃油汽车竞争。

使用成本优势的逐渐弱化
曾经,油电混动汽车凭借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在使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在城市拥堵路况下,频繁的启停使得传统燃油车的油耗大幅增加,而油电混动汽车可以在低速行驶和怠速时,依靠电动机驱动,避免了发动机的低效运转,从而有效降低油耗。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优势正逐渐被削弱。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技术不断进步,使得它们在使用成本上展现出更大的潜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配备了更大容量的电池组,在纯电模式下,能够满足大多数日常通勤需求,实现零油耗出行。如果每天的通勤距离在几十公里以内,仅需在夜间利用低谷电价充电,成本相较于燃油车和油电混动车要低得多。即使在长途行驶中,当电池电量耗尽后切换到燃油模式,其油耗也与油电混动汽车相差不大 。
纯电动汽车在充电设施逐渐完善的情况下,使用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不断增加,家用充电桩的安装也越来越便捷。而且,电费相较于油价来说更为低廉,以目前的价格水平计算,纯电动汽车每公里的电费成本仅为几分钱到一毛钱左右,远低于油电混动汽车的油耗成本。一些地区还为纯电动汽车提供了诸如停车费减免、过路费优惠等政策,进一步降低了其使用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油电混动汽车在油耗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不再突出,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较低的保值率
在二手车市场,油电混动汽车的保值率较低,这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同一款车型,油电混动版本的二手车价格要比纯燃油版本低很多。例如,一辆三年车龄的丰田凯美瑞 2.5L 燃油版车型,在二手车市场的价格大约能达到原车价的 60% - 70% ,而同款的 2.5L 双擎混动版车型,保值率可能只有 50% - 60% ,两者之间相差 10% - 20% 左右。
油电混动汽车保值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其技术更新换代较快,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混动技术和车型不断涌现,使得老款油电混动车型在技术上逐渐落后,市场竞争力下降。其次,电池的衰减和更换成本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油电混动汽车的电池在使用一定年限和里程后,会出现容量衰减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车辆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还可能需要更换电池,而更换电池的费用高昂,动辄数万元,这让二手车买家望而却步。此外,市场对油电混动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相对较低,二手车市场的需求不旺盛,也导致了其价格难以维持在较高水平。较低的保值率意味着消费者在更换车辆时,需要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这使得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对油电混动汽车持谨慎态度。
认知与观念的阻碍:技术认知与环保观念的双重影响

技术认知不足
在汽车消费市场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受到对产品技术认知程度的影响。对于油电混动汽车,许多消费者存在着诸多认知误区。由于其动力系统集成了燃油发动机、电动机、电池组以及复杂的动力切换和管理系统,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结构更为复杂,这使得部分消费者担心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他们潜意识里认为,系统越复杂,就越容易出现故障,一旦发生故障,维修起来不仅难度大,而且费用高昂。
在电池方面,消费者同样忧心忡忡。电池作为油电混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寿命和更换成本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部分消费者担心,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和行驶里程的增长,电池的性能会逐渐下降,出现容量衰减、充电速度变慢等问题,进而影响车辆的整体性能和使用体验。更换电池的高昂费用更是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尽管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为油电混动汽车的电池提供了较长的质保期,如丰田为普锐斯的电池提供了 8 年或 20 万公里的质保 ,但消费者心中的担忧依然难以彻底消除。这种对技术的不了解和担忧,使得他们在购车时对油电混动汽车持谨慎态度,甚至直接放弃选择。

环保观念的影响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汽车的环保性能已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在这一背景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凭借其在行驶过程中几乎零尾气排放的优势,成为了环保主义者的心头好。相比之下,油电混动汽车虽然在油耗和排放方面优于纯燃油汽车,但在行驶过程中仍会产生一定量的尾气排放 ,这对于环保意识较强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明显的短板。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购车补贴、免费停车、不限行等 。然而,这些政策大多向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倾斜,油电混动汽车往往被排除在外。以北京为例,购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享受新能源指标,无需参与摇号,而油电混动汽车则需要按照传统燃油车的摇号规则参与购车指标的竞争,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购买油电混动汽车的难度和成本。在上海,新能源汽车可以免费获得沪牌,而油电混动汽车则无法享受这一政策。这些政策的差异,使得油电混动汽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对其购买的积极性。
政策倾斜:补贴与导向的不利影响

补贴力度较小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力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然而,油电混动汽车在这场补贴盛宴中却处于边缘地位。
以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为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往往是补贴的重点对象。这些车型根据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补贴。如续航里程在 400 公里以上的纯电动汽车,在过去可能获得数万元的补贴 ,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要满足一定的纯电续航里程要求,也能享受可观的补贴。相比之下,油电混动汽车由于其技术特点,通常无法获得国家层面的购置补贴,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
在地方补贴方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许多地方政府为了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纷纷出台了地方补贴政策,如广东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 8000 元 / 辆补贴,深圳支持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最高不超过 1 万元 / 台补贴 ,但这些补贴大多针对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油电混动汽车很难从中受益。这种补贴政策的差异,使得油电混动汽车在价格上相较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处于劣势,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政策导向的影响
除了补贴政策的差异,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购车政策上对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倾斜,也对油电混动汽车的市场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政府大力推动充电桩、换电站等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上海为例,截至 2023 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 76 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超过 20 万个 ,换电站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便利性。然而,油电混动汽车由于其无需外接充电的特点,在这方面并未得到同等的重视,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在购车政策上,许多城市为了控制汽车保有量和缓解交通拥堵,实施了限购、限行政策。但对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往往给予了特殊的政策优惠,如免费发放车牌、不限行等。在北京,购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享受新能源指标,无需参与摇号,而油电混动汽车则需要按照传统燃油车的摇号规则参与购车指标的竞争 ,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购买油电混动汽车的难度和成本。在上海,新能源汽车可以免费获得沪牌,而油电混动汽车则无法享受这一政策。这些政策的差异,使得油电混动汽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对其购买的积极性。

未来展望:油电混动汽车的发展方向

尽管当前油电混动汽车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它并非毫无发展前景。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驱动下,油电混动汽车仍有可能在未来市场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在技术创新方面,电池技术的突破是关键。研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寿命且成本更低的电池,将有效提升油电混动汽车的性能和竞争力。比如,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望应用于油电混动汽车,其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可显著降低电池成本,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和整体性能。此外,电动机技术的改进也不容忽视,开发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密度的电动机,能使油电混动汽车在动力性能上更上一层楼,为消费者带来更出色的驾驶体验。
智能驾驶技术的融合也是油电混动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驾驶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油电混动汽车可以集成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如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等功能,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汽车的需求。通过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系统,还能根据路况和驾驶习惯实时调整动力输出,进一步优化燃油经济性。
在成本控制方面,汽车厂商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以及与供应商合作等方式,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例如,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电池组、电动机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从而使油电混动汽车的售价更具竞争力。同时,加强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电池对环境的影响,还能降低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为油电混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从市场需求来看,在一些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油电混动汽车无需外接充电的优势依然存在。对于那些对续航里程有较高要求,同时又担心纯电动汽车充电不便的消费者来说,油电混动汽车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油电混动汽车相较于纯燃油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也可能吸引部分注重环保的消费者。
政策环境也可能对油电混动汽车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虽然目前政策大多向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倾斜,但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未来政策可能会更加多元化,为油电混动汽车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例如,一些地区可能会出台针对油电混动汽车的节能减排补贴政策,或者在特定场景下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