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2023-12-28发布

    “增程式 10 年不会淘汰”当年的预判被打脸了吗?系统分析一下插混技术趋#增程式 #插电混动

    加载中…


    • 5年内插混增程几乎会全部淘汰……因为5年后纯电续航800公里起步,电费1.5元一度,油费6块一升!

      评论发表于2023-12-29
      • 电费不会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

        回复发表于2023-12-29
      • 5年内增程才是 所有混动的结版!

        回复发表于2023-12-29
    • 吾亦吉祥头像吾亦吉祥头像

      吾亦吉祥

      探险者车主·车龄4年

      • 2022虎虎生威2022虎虎生威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4懂车智多星LV4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特别赞同耗电量>发电量,且电池里的电也被耗尽时增程的动力表现很拉夸这点上。比方上海到珠峰有个平缓大坡,且都能中途补能(油或电):1. 油车可以不断补油,动力充沛到顶。 2. 增程会有电大蛮牛,没电纸老虎蹭到加油站加油,因为一路上坡,估计之后的50%路程都是纸老虎,即便有油,发电量也赶不上耗电量,所以一直腿脚发虚,走走停停的纸老虎。3. 混动嘛,就是基本没充电用电机驱动的机会,也没下坡能量回收的机会,自带的发动机可能小马拉大车,油耗高且动力不足,估计登顶油耗会超一般的油车

      评论发表于2023-12-31
    • 增程能实现的,插混都可以啊

      评论发表于2023-12-29
      • 你说的没错,但是!增程式也有他的优点,结构稳定可靠简单。不像插混

        回复发表于2023-12-29
      • 插混就是缺乏大电池长续航,如果推出就没有增程什么事了

        回复发表于2023-12-29
    • 大家纠结的其实不是增程和纯电孰优孰劣。而是现在的增程机没几个能选,耐用性和性能缺乏对比。多是些不入流的作坊机器。要是bba或者某日系大厂来个牛逼的增程机,你看大家还纠结不。

      评论发表于2023-12-29
      • 很多人的增程器一年都用不了几千公里。

        回复发表于2023-12-29
      • 国产发动机的耐用性,性能已经跟合资车差不多了。只是在耐用,性能同时考虑油耗国产还差点。

        回复发表于2023-12-30
    • 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温度越低增程车的油耗也越高

      评论发表于2023-12-29
      • 反正冬天是得经常充电,光靠油发电,不能直接驱动,油耗高效率差

        回复发表于2023-12-31
      • 没错,所有新能源都是这样,燃油车也是这样的,就是没新能源那么明显

        回复发表于2024-01-01
    • 其实买增程式理由也有很简单,日常通勤需要一个五菱mini那种起码170续航左右的电车 但又担心偶尔出门需要油车 如果不想整俩车 那就得考虑混动 但是 插混15万级别基本都是120纯电 最多150 想要200 纯电怎么也得20万起步 然而15万级别 增程怎么也得200纯电 乃至300 要是把插混当电车开 说实话 你可能不如直接买纯电 因为不到150的续航可比五菱mini容易开出里程焦虑 我相信把插混当电车的日常应该已经开出里程焦虑了

      评论发表于2024-01-17
      • 所以在我看来,插混短时间也干不掉增程,不过考虑到这俩都得整个发动机,这车里的电池也不能无止境加上去,现在300纯电的增程就得40多度电池了,这个续航我觉得能有个400多标称,应该就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了,要是十几万就能400纯电还有个发动机,那挺完美,不过到那时候,插混可能还没卷没增程,纯电本身就能卷没混动

        回复发表于2024-01-17
      • 增城还是比插混便宜

        回复发表于2024-01-22
    • 一针见血,有理有据,牛逼

      评论发表于2023-12-29
      • 增程在市区上下班是真的香,300续航根本没什么机会用油,插混120续航合适经常长途跑高速的人群,而市区用车你就要经常 充电烦不烦自己想一想,我只能说根据个人用车条件环境选择不同类型的车,没有一致肯定的选择,各有各的好。

        评论发表于2024-01-03
      • 增城式车型一般都有200km以上纯电续航,上下班又的起来很香。如果纯电续航用完,发动机启动,这个时候就可以测亏电油耗,和插电混动没什么区别,因为插电混动也有串联。

        评论发表于2023-12-30
        • 最可笑的就是争论技术路线,这都是3年前的话题

          评论发表于2024-01-04
          • 不二家340头像不二家340头像

            不二家340

            卡罗拉车主·车龄4年

            • 登录大师LV4登录大师LV4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 2021牛气冲天2021牛气冲天

            确实说的对,增程式电动车技术层面来说是很简单,结构也简单,一般都是大容量电池,200.300纯电续航,配个小发动机,还是比较符合目前大部分人的用车需求,而且大容量电池,长续航的纯电续航,谁用谁真香,经常跑长途的朋友其实用串并联插混车,成本也不见得会比增程低

            评论发表于2023-12-29
          • 力量虫虫头像力量虫虫头像

            力量虫虫

            蓝山车主·车龄1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懂车评论员LV4懂车评论员LV4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有势力的自助老牌车企都会发展插混车型,因为这种车企有足够的资金和研发实力。新势力的车企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研发能力才会推出增城车,把重点放在内饰和车机上顺便再来一套空悬,这样可以不花一分钱的研发费用,以最低的成本定个超高的价格,这样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益。十多年前的电动老头乐都可以自行加装増程器,可见增城车是没有一点技术可言的,纯纯就是割韭菜神车。

            评论发表于2023-12-29
            • 你说的那么简单你造一个?

              回复发表于2023-12-29
            • 拖拉机也用内燃机,可见兰博基尼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回复发表于2024-06-11
          • 曾程式和插电混动是一个家庭只有一辆车最佳选择

            评论发表于2023-12-29
            • 最好的转纯电车的过度技术

              评论发表于2024-03-05
              • 奇瑞也开始上增程了

                评论发表于2023-12-31
                • xiaozhiuo头像xiaozhiuo头像

                  xiaozhiuo

                  高合HiPhi Y车主·车龄1年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1登录大师LV1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2持之以恒LV2
                  • 懂车智多星LV2懂车智多星LV2

                  求教:我有一台纯电车了,有固定车位充电桩。想用北京油标再买一个油车,为了可以放心大胆的出京跑长途出差或者旅游,是买纯油车好?还是增程好?

                  评论发表于2024-02-16
                  • 增程更好,因为增程和纯电驾驶感受一样,智能化比纯油更高

                    回复发表于2024-02-17
                • 连华为都搞增程式

                  评论发表于2024-03-22
                  • 增程就是鸡肋

                    评论发表于2023-12-30
                    • 我骑着雅迪电动车背着个汽油发电机,0成本完美的解决了续航焦虑

                      评论发表于2023-12-29

                      回复楼主


                      前往